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录取规则: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柔性电子学(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工业智能(本科) | 工学 | 自动化类 |
金融科技(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人工智能(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智能制造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网络空间安全(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机器人工程(本科) | 工学 | 自动化类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舞蹈表演(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环境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应用统计学(本科) | 理学 | 统计学类 |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广播电视学(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休闲体育(本科)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电气类 |
书法学(本科) | 艺术学 | 美术学类 |
美术学(本科) | 艺术学 | 美术学类 |
音乐学(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舞蹈学(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软件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通信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化学(本科) | 理学 | 化学类 |
物理学(本科) | 理学 | 物理学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心理学(本科) | 理学 | 心理学类 |
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翻译(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旅游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市场营销(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汉语言文学(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体育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教育学(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教育技术学(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学前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小学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科学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与贸易类 |
会计学(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录取结果一般在投档后3-10个工作日可查询,具体时间因批次审核进度、退档处理等因素有所差异。
影响录取结果查询时间的核心因素
1. 高校审核流程耗时
投档后,院校需审核考生成绩、专业要求、体检信息等档案材料,常规审核需3-5个工作日,但遇招生计划调整、专业调剂或退档争议等情况,审核周期可能延长至10天。
2. 批次类型差异
提前批:因涉及特殊招生类型(如艺术类、军校等),审核流程更复杂,通常需5-7天。
普通批次:多数院校在3-5天完成审核。
征集志愿批次:因需汇总未完成计划的院校名单,结果更新可能延迟1-2天。
3. 退档及调剂处理
考生若未服从专业调剂或被退档,需等待退档流程结束后重新进入征集志愿流程,此阶段可能额外增加1-3天等待时间。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学校前身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于公元1161年创办的长沙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举办现代师范教育,1912年更名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1949年改名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2008年升格为本科并更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9年列为湖南省本科第一批招生高校,2021年教育部设立专项计划支持我校与湖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占地1300余亩。东方红校区位于长沙市湘江新区,西偎岳麓山,东临梅溪湖,校园风光秀丽。城南书院校区位于长沙市天心区,地处湘江之滨、妙高峰下,历史底蕴深厚。黄花校区(待建中)位于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地理位置便捷。
学校红色文化积淀深厚。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此求学、工作八个春秋,并在此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实现了由青年学生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此外,还培养了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任弼时、张国基等一批国家栋梁,涌现了段德昌、刘畴西、袁国平、郭亮等280余名革命烈士。历史上汇聚了徐特立、杨昌济、谢觉哉、李达、易培基、周谷城、田汉、黎锦熙、杨树达、辛树帜等一批教育名师大家,涌现了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张百熙、陈天华、黄兴等湖湘英才。学校是湖湘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国现代师范教育的摇篮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更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源地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1950年,毛主席深情地回忆:“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了基础。一师是个好学校。”并亲笔题写了“第一师范”校名,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作为校训。徐特立题词“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作为校风。
学校立足湖南,面向全国,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基础教育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实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设有15个教学学院,46个本科招生专业,在校生2.2万余人。坚持师范教育主责主业,拓展非师范教育;坚持小学教师教育特色优势,拓展其他层次教师教育,推动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形成五大专业群:以小学教育、科学教育、学前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为主,贯通义务教育各学段、覆盖义务教育各主干学科的师范教育类专业群;以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为主,精准对接湘江新区电子信息千亿产业群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群;以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化学等专业为主的文理基础类专业群;以音乐学、舞蹈表演、美术、视觉传达设计等为主的艺术创意类专业群;以市场营销、金融科技、国际经济与贸易为主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群。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术学、汉语言文学、市场营销、音乐学等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科学教育、心理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英语、翻译、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舞蹈学、美术学、体育教育等10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3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探索实施卓越人才培养,润之英才班培养创新型卓越教师,润之拔尖班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润之卓越班培养卓越工程师。依托独特的校本红色资源优势,深化“大思政”育“大先生”改革,构筑“大思政”育人新格局。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2项,其中《“大思政”育“大先生”:新时代红色师魂培育的“一师”实践》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12万余名优秀教师和其他各类人才,成为全省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
学校传承百年师范传统,对接国家新兴产业,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以电子信息等相关学科为支撑,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教、文、理、工、经、 管、法、艺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艺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5个湖南省“十四五”应用特色学科;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博士后基地等科研平台34个。围绕“大思政+”“教育+”和“智能+”,开展多学科协同攻关。近五年,立项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近100项,立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00余项;获省级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成果奖励18项;推出红色文库等系列专著;两次获批湖南省“十大金策”,系列有代表性的智库成果为服务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育、留、用”建设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近160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00余人,博士近600人,拥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国家级、省级教学科研团队14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等国家级和省级人才120余人次,101人入选学校“润之人才计划”。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奥地利、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22所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等国内院校开展合作交流。坚持开展产学研合作,区域服务优势突出,与长沙市、湘江新区、深圳市等地方政府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中联重科、三一重工、风华高科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关心学校发展。2024年3月18日,他来校考察时指出,国家要强大,必须办好教育。一师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好地方,要把这一红色资源保护运用好,并殷殷嘱托学校,“大思政”要抓好,红色资源要用好,第一师范要办好。党和国家领导人赵乐际、蔡奇、栗战书等来校考察,对学校红色育人给予充分肯定。
新时代,新师范,新使命。在新的起点上,学校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学校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改革创新,求真务实,以建成特色鲜明的师范大学为目标,全面推进“红色一师、品质一师、活力一师、幸福一师”建设,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一师之好”新篇章,为服务“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一批批栋梁之才。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dangshu.com 【当书网】 皖ICP备19022700号-8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