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当前位置:当书网大学介绍大学点评2025年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025年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时间:2025-07-16作者:空心人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

五、录取原则

遵照教育部、贵州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考生填报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执行教育部修订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要求考生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等疾病,对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加分或降分的政策及管理办法执行,录取时,无男女比例限制,报考语种:英语。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工业自动化仪表技术(专科)装备制造自动化类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交通运输道路运输类
广告艺术设计(专科)文化艺术艺术设计类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电子信息计算机类
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科)农林牧渔农业类
茶艺与茶文化(专科)旅游旅游类
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科)农林牧渔农业类
现代农业技术(专科)农林牧渔农业类
会计信息管理(专科)财经商贸财务会计类
建筑室内设计(专科)土木建筑建筑设计类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科)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类
现代文秘(专科)公共管理与服务文秘类
人力资源管理(专科)公共管理与服务公共管理类
烹饪工艺与营养(专科)旅游餐饮类
旅游管理(专科)旅游旅游类
现代物流管理(专科)财经商贸物流类
电子商务(专科)财经商贸电子商务类
市场营销(专科)财经商贸工商管理类
大数据与会计(专科)财经商贸财务会计类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科)财经商贸财务会计类
财税大数据应用(专科)财经商贸财政税务类
大数据技术(专科)电子信息计算机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科)电子信息计算机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电子信息计算机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装备制造自动化类
工程造价(专科)土木建筑建设工程管理类
建筑工程技术(专科)土木建筑土建施工类
动物医学(专科)农林牧渔畜牧业类
畜牧兽医(专科)农林牧渔畜牧业类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大学录取结果一般需要14-30天公布,具体时间与录取批次、省份招考进度和高校类型密切相关。

录取结果公布时间的基本规律,高校录取结果公布周期主要分为三个关键阶段:

提前批(如强基计划、军事类院校):通常在高考结束后的7-10天内完成投档与结果公示;

本科批次:多数省份集中在高考后14-21天公布,部分省份因考生规模或政策差异可能延长至25天;

专科批次:一般在本科批次结束后15-30天内完成录取结果发布。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高职院校,由国家级重点中专黔南民族行政管理学校、省级重点中专黔南州民族财政学校、黔南州民族农业学校和黔南州民族工业学校4所中专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6年开办的黔南州农业学校,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开展高、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同时举办成人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过学校视察,特别是2021年8月,贵州省委书记谌贻琴到学校调研考察,对学校的办学理念、模式和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学校占地面积1200多亩,校园内山水相连、绿树成荫,享有“花园式学校”美誉。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教育部命名的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省高校预征班建设试点学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教育部首批“1+X”证书试点院校、贵州省优质高职院校和省级“双高”校建设立项学校、贵州省安全文明校园,是全省乃至全国唯一的4A级研学景区高校。学校秉承“扎根基层,服务黔南,辐射贵州”的办学理念,主动对接和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在全省第一方阵。

学校现有教职工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00余人。教授、副教授100余人,“双师型”教师300余人。兼职教师200余人。目前,在校生14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

学校现设“七系(二院)”,即管理系、会计系、大数据与电子商务系(黔南互联网营销学院)、现代山地农业工程系、汽车工程系、旅游与茶产业系(都匀毛尖茶学院)、建筑工程与设计系,共25个专业,涉及农林牧、建筑、大数据和电子商务、财经商贸、装备制造、旅游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

学校内设第25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报名点、普通话水平测试点等职业技能鉴定、考证机构,是贵州省建筑行业现场管理人员培训机构和建筑职业工人培训考核机构,“都匀毛尖茶制作”非遗传承人培训基地,黔南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基地、黔南电子商务人员培训基地、黔南大数据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广州“粤菜师傅”培养基地,也是贵州省毛尖茶、刺梨产业发展的牵头学校。

学校获互联网营销开放实训基地、黔南功能性农产品协同创新中心、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建筑室内设计、会计、畜牧兽医、现代学徒制试点等8项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建筑室内设计特色骨干专业群、建筑室内设计、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黔匠工坊、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乡村旅游、互联网营销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大数据技术、畜牧兽医、住宅环境适老化改造设计、省级示范性职教联盟、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生态畜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等11项贵州省兴黔富民行动计划项目;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项目26项。

现有建筑室内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大数据与会计、畜牧兽医、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等6个国家级骨干专业,互联网营销开放实训基地是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黔南功能性农产品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是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会计专业群是省级重点专业群,有畜牧兽医、大数据应用技术、会计、建筑室内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5个省级骨干专业;有会计和建筑室内设计创艺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有贵州省高等职业院校张西林都匀毛尖茶和机械加工2个省级大师工作室;有省级职教名师5人、省级技术能手2人、省级精品课程6门;有家装设计与效果图制作、会计电算化、民宿设计、都匀毛尖茶加工、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乡村旅游、住宅环境适老化改造设计、网络应用系统开发、家装设计、规模化养猪、旅游接待、餐厅楼面管理、投资与理财等1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有都匀毛尖茶和互联网营销2个省级开放实训基地;有互联网营销和生态畜牧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有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

近三年,全院师生获各类标志性成果400余项,例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全省基层先进党组织”“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州基层先进党组织”;学院党委书记罗俊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高校校长书画摄影作品篆刻一等奖;3个教师团队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二等奖。学院代表队在全省首届职业院校田径运动会上斩获7金1银3铜,取得男子、女子团体总分和奖牌数3个第一;国旗护卫队获省第二届大中学校国旗护卫队技能大赛高职高专组一等奖和最佳人气奖;2个团队在全国第二届大学生智能建造与管理创新竞赛中分别获团体二、三等奖;在全国首届数字建筑百万人才职业技能挑战赛“高手挑战”赛中斩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2个团队在全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并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大赛;学院连续两年位列贵州高职高专学生满意度测评第二名。

特别是大数据与电子商务系学生杨远华同学,在“2022 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 Web 技术赛项国内赛”(设计开发网站能力)中斩获一等奖,在代表中国队参加金砖国家大赛中获铜奖,这是黔南职业教育界的首次、更是黔南职院的首次。

学校党委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发扬“黔南职院一家人”的人文精神和“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工作精神,探索形成了“三级书记”抓党建为统领,以“三职教育”(职业道德培养,职业技能习得,职业形象塑造)为方向,以“七个育人”(红色文化基因育人、工匠精神操守育人、传统文化滋养育人、民族文化和谐育人、生态文化山水育人、军旅文化纪律育人、典型标杆示范育人)为路径,课程思政“五分钟”为抓手,育“三好”红心工匠(一个好品行,一副好身体,一手好技能)的“33753”育人体系,育人成效显著。学生参加由团省委、省学联主办的2021年贵州省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服务学生项目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职院校。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其中有全国技术能手冯丹绘、贵州“十大创业英雄”罗心华、登上“中国好人榜”王开菊和“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残奥会亚军刘道敏等 。

学校围绕“四新”服务“四化”,围绕产业建专业,对接市场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建成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茶旅一体化专业群、大数据与电子商务专业群,形成了山地特色农业、建筑工程技术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一是对接产茶叶生产、加工、营销和配套服务产业链,牵头成立“贵州省茶产业职教集团”、“都匀毛尖茶产教融合平台”,引领贵州省茶产业链专业建设。二是与黔南州建筑业协会、黔南州室内装饰协会合作,共建建筑室内设计协同创新中心,承接建筑装饰设计项目,推动成果转化、地方标准制定。三是联合省内外科研、教育机构,成立了跨界的“乡村振兴研究院”,聘请省内外业界知名专家80余名组成专家智库团队,促进学术界、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间的深度合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政策咨询、产业的规划服务、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的支持。四是紧盯“黔茶”“黔菜”等系列品牌产品,组建由教授领衔、骨干教师参与的专题团队,开展调查研究和产品开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区域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小编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dangshu.com 【当书网】 皖ICP备19022700号-8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