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当前位置:当书网大学介绍大学点评2025年河南中医药大学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025年河南中医药大学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时间:2025-07-17作者:暖心话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河南中医药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河南中医药大学录取规则:

河南中医药大学录取规则

取原则:以高考成绩为依据,实行“志愿清,专业清”原则,即志愿优先,学校对报考第一志愿的考生,优先满足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德、智、体全面衡量的录取原则择优选拔新生。对不服从调剂及身体健康原因不宜录取的考生,学校考虑给予退档。学院不委托也不允许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介入学院招生工作。被录取的考生信息将在河南中医学院招生信息网(http://www.hnzyzsw.com)公布。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门一般也提供网上录取结果查询。

提档比例: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源情况确定提档比例,提档比例控制在招生计划的120%以内。

河南中医药大学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中医骨伤科学(本科)医学中医学类
智能医学工程(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医学实验技术(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中医儿科学(本科)医学中医学类
中医养生学(本科)医学中医学类
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康复物理治疗(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中医康复学(本科)医学中医学类
医学检验技术(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本科)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医学影像技术(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中药制药(本科)医学中药学类
生物工程(本科)工学生物工程类
制药工程(本科)工学化工与制药类
医学信息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中药资源与开发(本科)医学中药学类
药物制剂(本科)医学药学类
中药学(本科)医学中药学类
药学(本科)医学药学类
护理学(本科)医学护理学类
针灸推拿学(本科)医学中医学类
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医学中西医结合类
中医学(本科)医学中医学类
康复治疗学(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临床医学(本科)医学临床医学类
预防医学(本科)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软件工程(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文化产业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应用心理学(本科)理学心理学类
英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市场营销(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运动康复(本科)教育学体育学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河南中医药大学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时间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具体时间因省份、录取批次而异,本科批通常在7月中下旬公布,考生可通过省级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时间规律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遵循分批次原则。全国各省份录取批次可分为提前批(含强基计划、专项计划等)、本科批(包含普通本科批、特殊类型招生)、专科批,时间跨度为7月上旬至8月中旬:

提前批录取结果:通常在高考成绩公布后10-15天陆续公布,包含军事类、艺术类、公费师范生等特殊类型招生;

本科普通批:多数省份集中在7月15日-30日开放查询,重点大学录取结果多在中旬后段公布;

专科批录取结果:一般于8月1日-20日发布,部分省份可能延迟至8月底。

河南中医药大学简介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华夏民族始祖、人文初祖黄帝的故里,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自古以来,中原医林兴盛,名医大家辈出,中医药资源丰富,群众基础深厚,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河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前身是1955年在开封创办的河南省中医进修学校。学校位于省会郑州,现有5个校区,分别为龙子湖校区、东明路校区、人民路校区、东风路校区,文化路校区,占地面积104.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6.2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97亿元。图书馆各类图书162万册,中外文期刊3383种,中外文数据库113种,馆藏的中医线装古籍文献尤为丰富,收藏量居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高校、教育部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河南省“双一流”创建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单位。是河南省中医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龙头和中心。

60余年来,学校已由单一的中医药学科发展为医、理、管、工、文、教、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涵盖本科、研究生(博士、硕士)、留学生、继续教育等多个培养层次和类别的综合性中医药大学。现设有中医学院(仲景学院)、医学院、药学院、管理学院、外语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康复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第五临床医学院、本草书院、尚真书院、仲景书院等21个学院及书院,现有党政管理机构21个、群团机构2个、直属单位10个。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海外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503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472人,博士研究生236人。留学生56人。

党建成果:学校党委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有33个二级基层党组织,427个基层党支部,校本部现有党员7338人,其中学生党员3158人。学校17个基层党组织被授予“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领导班子2018-2020连续3年考核优秀;5个基层党支部获批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2个支部获批“省级样板党支部”;2020年,河南中医药大学“校地结对帮扶”新县工作队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河南中医药大学脱贫攻坚集体获全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记大功”专项奖励;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项,1人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个人”;荣获“2019全省统战工作成绩突出单位”“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2020年获批河南省文明校园;2022年,书院建设荣获河南省“我为群众办实事”“100个群众满意度高的实事(服务项目)”,1人荣获河南省“我为群众办实事”100名党员服务标兵。

人才队伍: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的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1628人,专任教师1057人。硕士生导师719人,博士生导师124人。有国医大师4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1人、岐黄学者6人,全国名中医6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4人;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人;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4人,有“中原千人”计划中原学者3人,中原教学名师3人,中原名医6人,中原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青年拔尖人才4人。中原青年博士后创新人才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9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3人,河南省优秀专家38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6人;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08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人选123人。

学科建设:学校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24个,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学科1个,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3个,河南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9个。2019年,启动学科特区计划,成立中医学、中药学和中西医结合3个学科特区建设。2020年,学校进入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行列,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学科进入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行列。2021年中医学科入选河南省一流学科创建学科。

教育教学: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海外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5031人,其中本专科生21254人,硕士研究生3472人,博士研究生236人,留学生56人。学校现设有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药物制剂、预防医学、制药工程、中药制药、生物工程、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文化产业管理、应用心理学、康复治疗学、中药资源与开发、汉语国际教育、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软件工程、中医儿科学、中医养生学、临床医学、中医康复学、健康服务与管理学、中医骨伤科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运动康复、医学信息工程等36个本科专业。学校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学科专业布局更趋合理,现有中医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等1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等12个专业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门课程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学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依托仲景故里资源,开办了“仲景学术传承班”“平乐正骨传承班”“中药传承班”。

近年来,先后荣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80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78项;荣获全国教育教学“十三五”规划项目1项,国家虚拟教学实验项目3项。成立“双创学院”,通过参加省级、国家级“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共荣获国家级奖项31项,省级奖项160余项。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名医大家、企业家、管理专家等。教师中涌现出了以国医大师、“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张磊、“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郑福增、“2020全国先进工作者”朱明军、首届“河南最美医生”李发枝、“全国五一巾帼奖章”李素云、“中国好医生”徐立然、“河南最美教师”朱现民。以及首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和“全国三好学生标兵”“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为代表的感动中原、唱响全国的优秀大学生先进群体,展示了学校良好的育人成果。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校现有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及中医1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护理学、医学技术9个一级学科,及中医、中药学、护理、翻译、公共管理、药学、生物与医药7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科学研究: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临床研究基地及其他研究基地58个,其中省部级平台16个、省级平台42个。省部级平台包括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1个:中药安全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建设科研平台13个:包括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1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建设平台2个;省级平台包括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科研平台19个: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6个、河南省工程实验室3个;河南省科技厅批准建设科研平台23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6个、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3个、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首批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1个、河南省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1个。厅局级科研平台38个,包括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3个、河南省医学重点实验室1个、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1个、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河南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21个、河南省中药安全监管科学研究基地1个、郑州市重点实验室5个、郑州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校级科研平台30个。

近年来,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24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研奖励31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807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47项;主编学术专著(译著)共2544部;发表学术论文50850篇,被SCI、EI、ISTP等收录2283篇;共承担科研项目1952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新药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97项,省部级项目458项,厅局级项目1297项,累计承担科研项目计划经费25630.75万元。

仲景研究:学校积极开展仲景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进一步挖掘仲景学术,并使之发扬光大。学校成立了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传承与创新共同体、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仲景传承与创新专业委员会、河南省仲景方药现代研究重点实验室、张仲景传承创新中心,编撰完成了600万字、5卷12册的《张仲景学术研究大成》,出版了系列研究专著,建立了目前国内一流的仲景学术研究论文目录数据库;学校完成了《伤寒论》教学片及电影《张仲景》的拍摄,举办了仲景科技文化节、百家论坛、国际和全国学术会议等系列学术活动等,彰显了学校立足河南,突出仲景的办学特色。

社会服务:学校下设3所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直属附属医院,开放床位6400余张。年门诊量达627万余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24万余人次,医疗综合服务水平稳居全国同类医院前列。附属医院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大力加强专科专病建设,有国家级重点专科(专病)35个、省级重点专科23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8个,河南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个,健康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学校有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分别为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洛阳正骨医院、郑州市中医院、安阳市中医院、濮阳市中医院、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洛阳市中医院、驻马店市中医院,其他教学实习医院70所。医疗联合体建设卓有成效,与143家兄弟医院、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拉大了合作框架。

成立“河南中医药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并成功获批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国税局联合认定的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和公益性社会团体捐赠税前扣除资格,为争取个人和企业捐赠提供了便利条件,开拓了校、政、企多方共同合作的新模式。获得捐赠资金近2.1亿元。注册河南省河南中医药大学校友会,为学校16余万名校友搭建了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平台。与洛阳市、驻马店市等10余个市、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与宛西制药、羚锐制药、北京康仁堂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合作,签订校地、校企合作协议20余项。

国际交流合作:学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近40年,目前紧紧围绕“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工作目标,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与医疗机构、企业等广泛开展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服务、产品研发等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2020年学校获批开办我省第一所特色孔子学院——美国亚利桑那中医孔子学院,开展了意大利护理学、意大利医学影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22年教育部批准学校与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MSU)设立“河南中医药大学管理科大联合学院”。学校“中国-马来西亚仲景中医药中心”揭牌;再次中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并获得“中医药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文化类项目。学校与河南省侨联共同开展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行动,并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文化传承创新:学校以传承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以打造中原中医药文化品牌为目标,加大特色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拥有河南中医药博物馆、河南中药植物园、人体科学馆、中医源文化展厅、医德馆以及中原文化、中医药文化、药企文化展厅,在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需求的同时,面向社会开放,积极向各界宣传、展示中医药文化。近年来接待省内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中小学生等中医药爱好者5万余人。2015年,学校被命名为第一批“河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成为全国第一家以高校名义获此殊荣的单位。2019年,获批“河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2020年,获批河南省及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疫情防控: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坚持讲政治、顾大局,把对党的绝对忠诚落实到敢于担难担险和服务发展大局中。2020年,4所附属医院选派87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江夏方舱医院,两年来选派医护人员11500余人次参与全市核酸检测,2400多名实习生在全省50多家医院投身疫情防控。2022年4月以来,组建三支医疗队奔赴上海支援抗疫。郑福增同志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多个部门、单位、个人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表彰。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网、中国网、中华网、央广网等数十家媒体对学校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特色做法和显著成效进行了广泛报道。

社会声誉:近年来,中央、省、市等新闻媒体对学校整体发展、教学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成效和师生先进事迹等进行了广泛报道。学校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医学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中原最具魅力大学”等诸多殊荣,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高校德育评估中均获优秀。顺利通过国家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和中医药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学校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次党代会绘就的宏伟蓝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和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省建设出彩中原和实现“两个确保”贡献中医药力量,为实现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目标而不懈奋斗!

小编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dangshu.com 【当书网】 皖ICP备19022700号-8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