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当前位置:当书网大学介绍大学点评2025年西安体育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025年西安体育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时间:2025-07-16作者:微凉395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西安体育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西安体育学院录取规则:

西安体育学院录取规则

三、体育类专业录取原则
(一)按照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的投档原则与办法进行投档。
(二)对进档考生采取专业清的办法,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录取第二志愿考生,以此类推,对于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不予录取。
(三)特殊教育、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休闲体育等专业,在进档考生中,按体育专业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体育专业课成绩相同时,按文化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四)在按招生计划1:1投档和录取的省份中,当出现某专业录取不满额时,在生源许可情况下,只针对不满额专业继续投档录取,直至该专业招生计划录取满额为止。
四、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
(一)按照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的投档原则与办法进行投档。
(二)对进档考生采取专业清的办法,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录取第二志愿考生,以此类推,对于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不予录取。
(三)舞蹈表演、舞蹈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在进档考生中,按专业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在专业课成绩相同时,按文化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其中陕西省考生按照省考试院相关文件要求进行录取)。
(四)若参加我校校考的生源不足需征集志愿时,我校可使用该省省级专业课考试成绩进行录取。
(五)在按招生计划1:1投档和录取的省份中,当出现某专业录取不满额时,在生源许可情况下,只针对不满额专业继续投档录取,直至该专业招生计划录取满额为止。
五、文史、理工类专业录取原则
(一)按照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的投档原则与办法进行投档。
(二)在进档考生中按照专业清的录取原则,优先第一志愿考生,第一志愿生源不能满足录取时,录取第二志愿考生,以此类推,对于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不予录取。
(三)新闻学、应用心理学、康复治疗学、体育经济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在文化课成绩达到当地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情况下,综合评价,按文化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四)在按招生计划1:1投档和录取的省份中,当出现某专业录取不满额时,在生源许可情况下,只针对不满额专业继续投档录取,直至该专业招生计划录取满额为止。

西安体育学院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足球运动(本科)教育学体育学类
体育旅游(本科)教育学体育学类
体能训练(本科)教育学体育学类
舞蹈表演(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体育经济与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本科)教育学体育学类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教育学体育学类
休闲体育(本科)教育学体育学类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类
运动训练(本科)教育学体育学类
舞蹈学(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康复治疗学(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应用心理学(本科)理学心理学类
新闻学(本科)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运动康复(本科)教育学体育学类
运动人体科学(本科)教育学体育学类
体育教育(本科)教育学体育学类
特殊教育(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西安体育学院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从高考成绩公布到最终录取结果出炉,通常需要15天至1个月不等,完整录取周期可能持续40天左右。具体时长因省份、录取批次而异,考生需结合本省招生办公布的时间表主动查询。

一、各省录取时间差异较大

不同省份的高考录取日程由当地教育考试院独立安排,因此全国没有统一的时间标准。

二、不同批次的录取时长不同

高考录取按批次进行,各批次的时间跨度差异显著:

本科提前批:涉及军校、公费师范生等特殊类型招生,通常最早启动且耗时最短。

本科批:普通本科批次因考生数量多、审核流程复杂,耗时较长。

高职(专科)批:通常在本科录取结束后进行,周期较短。

西安体育学院简介

西安体育学院创办于1954年,原名西北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西安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六所体育高等院校之一。原直属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委),2001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为国家体育总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是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陕西省拟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含光、鄠邑、沣峪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300余亩。目前在校本科生8565人,硕士研究生1344人。学校设有9个学院:体育教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运动休闲学院、武术学院、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体育新闻与传媒学院、足球学院;另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部、继续教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学历教育覆盖全面,综合立体。此外,学校还设有2个共建学院(学校):中国竞走学校(与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共建);中国掷球学院(与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共建)。

学校拥有2个一级学科和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其中体育学为陕西省一流建设学科。与上海体育学院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现有21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文、理、经、管、教、医、艺7个学科门类。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等7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体育新闻摄影》课程入围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体操》等16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学校同29个国家和地区63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建校以来共为国家培养出6万余名体育师资、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科研、体育新闻、体育经营与管理等方面专门人才 。

学校现有教职工797人,其中“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1人,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 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师德标兵等15人,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5人;陕西省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2人。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入选6人,国家体育总局系统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技先进工作者3人,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先进工作者2人,国家体育总局十四五专家2名,国家体育总局双百教练员1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人、陕西省巾帼标兵1人、陕西省省级优势学科项目负责人、陕西省省级特色学科项目负责人、陕西省高校“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青年骨干等7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3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

学校拥有国内一流的教学、科研和训练场馆,设有运动人体科学、新闻、语音、计算机等多个实验、实训室以及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国家体育总局运动技术分析与技能评定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陕西省体育法学研究中心、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运动健康研究中心、体育智能装备关键技术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体育产业研发中心、陕西省全民健身与健康研究院等多个省部级研究机构。图书馆是西北地区体育科学文献信息中心,总藏书83万余册 。

西安体育学院师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按照学校“十四五”规划总体目标,实施“123510”发展路径,秉承“严谨创新,团结拼搏”的校训,坚持“笃学重教,造就人才,服务体育,福佑人民”的办学宗旨,高举旗帜,凝心聚力,追赶超越,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斗志昂扬,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体育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小编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dangshu.com 【当书网】 皖ICP备19022700号-8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