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录取规则:
第四章 招生类型及录取规则
第八条 我校招生录取工作在教育部统一领导下,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招生主管部门统一组织下进行,执行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衡量、择优录取,全面贯彻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
第九条 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招生主管部门划定的第一批录取院校最低控制线,参照生源情况确定我校的提档比例,提档比例一般控制在招生计划数的105%以内。
第十条 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将按照考生投档分数由高到低择优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未完成的招生计划将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规定择优录取征集志愿填报我校志愿的考生。
第十一条 对享受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招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全国性高考加分政策投档的考生(仅适用于做分省计划的招生类型),在安排专业时以实考分数为准,遵循分数优先的原则,专业志愿之间不设级差。当考生实考分数相同时,优先录取有政策性加分的考生,其次为相关科目分数较高的考生,相关科目分数比较顺序为:文史类考生依次比较语文、外语、数学、文综,理工类考生依次比较数学、理综、语文、外语(注:北京、天津、上海、海南四个改革省份,英语、法学专业依次比较语文、外语、数学、选考科目单科最高分,其他专业依次比较数学、符合要求的选考科目最高分、语文、外语;浙江、山东两个改革省份由省招办直接投档到专业,不涉及同分比较)。
对于江苏省考生,理工类选测科目之一须为物理,且等级要求达到A及以上,其它科目等级要求达到B及以上;文史类选测科目之一须为历史,且等级要求达到A及以上,其它科目等级要求达到B及以上;对进档的考生以“先分数后等级”方式,对进档的考生以“先分数后等级”的方式,等级顺序依次为A+A+,A+A,AA+,AA,A+B+,A+B,AB+,AB。
对于内蒙古自治区考生,执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
对于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考生的选考科目须符合相关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
对于所报专业志愿均已录满但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可根据考生成绩等择优调剂录取至其它专业。
第十二条 我校非英语专业录取时不限考生应试外语语种,但新生入校后只能以英语、日语或俄语作为第一外语。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请参加当地招生部门组织的口语考试,录取时参考英语成绩和口试成绩。
第十三条 我校各专业录取时均不限制男女比例。
第十四条 体检标准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及我校制订的补充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高校专项计划、艺术类专业等特殊类型的招生录取工作具体规定,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和我校2020年相应招生简章执行。国家专项计划、民族班、少数民族预科班、内地新疆高中班、内地西藏班、港澳台侨联合招生等其他类型的招生录取工作均按照教育部及相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智能地球探测(本科) | 工学 | 地质类 |
碳储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矿业类 |
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数据计算及应用(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人工智能(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智能建造(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土地整治工程(本科) | 工学 | 农业工程类 |
海洋资源与环境(本科) | 理学 | 海洋科学类 |
产品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环境生态工程(本科)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艺术与科技(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地理信息科学(本科) | 理学 | 地理科学类 |
海洋工程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海洋工程类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电气类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能源动力类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地质类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土木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软件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 | 工学 | 仪器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地质工程(本科) | 工学 | 地质类 |
资源勘查工程(本科) | 工学 | 地质类 |
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地质类 |
石油工程(本科) | 工学 | 矿业类 |
安全工程(本科) | 工学 |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
环境工程(本科)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遥感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测绘类 |
测绘工程(本科) | 工学 | 测绘类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 | 工学 | 水利类 |
土地资源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材料化学(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材料物理(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海洋科学(本科) | 理学 | 海洋科学类 |
地球物理学(本科) | 理学 | 地球物理学类 |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 | 理学 | 地质学类 |
地球化学(本科) | 理学 | 地质学类 |
地质学(本科) | 理学 | 地质学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翻译(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工商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法学(本科) | 法学 | 法学类 |
经济学(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会计学(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从高考成绩公布到最终录取结果出炉,通常需要15天至1个月不等,完整录取周期可能持续40天左右。具体时长因省份、录取批次而异,考生需结合本省招生办公布的时间表主动查询。
一、各省录取时间差异较大
不同省份的高考录取日程由当地教育考试院独立安排,因此全国没有统一的时间标准。
二、不同批次的录取时长不同
高考录取按批次进行,各批次的时间跨度差异显著:
本科提前批:涉及军校、公费师范生等特殊类型招生,通常最早启动且耗时最短。
本科批:普通本科批次因考生数量多、审核流程复杂,耗时较长。
高职(专科)批:通常在本科录取结束后进行,周期较短。
1952年,响应毛泽东同志“开发矿业”的伟大号召,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应运而生。1970年迁校,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直接关怀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1987年组建中国地质大学,在京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
建校七十余年来,学校传承“地质报国”红色基因,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向同行,在不同历史时期,紧跟国家发展形势和战略需求变化,接续奋斗在服务国家地质教育和地质科技事业的第一线。学校始终弘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践行“听党话、爱祖国、能吃苦、做先锋、敢探索”的价值追求,为国家培养了20余万优秀人才,走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47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00余位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以及一大批“献身地质、找矿立功、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路先锋、“投身西部、服务基层、创业成才”的先进典型。
学校现由教育部与自然资源部共建,北京校区坐落于名校荟萃的海淀区学院路,雄安校区位于雄安新区起步区第五组团。建校以来,学校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教育学府,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高校,1986年成为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1997年入选国家“211工程”首批建设高校,2006年入选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首批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学校以地质、资源、环境为主要特色,涵盖理、工、文、管、经、法等多个学科门类。共设有16个学院,61个本科专业(含方向),54个招生专业。建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持续领先。11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地球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化学学科领域进入前1‰,地球科学学科领域进入前1?,位列全球第7。
学校现有在校生1.8万余人,其中本科生8816人、硕士研究生6623人、博士研究生2577人、留学生242人。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培养“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着力打造“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教育体系。35个专业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设有燕山书院、地质学(理科基地班)、地质类工科求真实验班、创新实验班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在北京周口店、河北北戴河、河北平泉等建有学生野外实习基地,与国际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建成11个跨国(境)野外联合实习基地。
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构建“1+N”人才政策体系,努力汇聚战略科学家,大力造就科技领军人才,着力培育教学名师,全力支持青年人才,强力打造管理与服务人才。现有教职工1856人,专任教师1095人,其中教授361人、副教授480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482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84人,校外兼职研究生指导教师117人。教师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3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教学名师32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7人,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人。
学校作为国内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聚焦深地、深海、深空、极地等科技前沿开展攻关,在青藏高原地质演化、非传统同位素地球化学、地质过程与成矿作用、超深钻探和极地研究等方面积累了丰硕的科研成果。2023年,学校主导的我国第一个国际大科学计划“深时数字地球”获批国务院立项,获批教育部深时数字地球前沿科学中心。拥有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地质微生物与环境、深部探测与成像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以及教育部、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省部级科技平台等46个。近十年,牵头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千余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级科技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60项。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与质量持续增长,年均标志性学术成果逾百篇,多篇学术成果在Nature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在海南建设国际学院,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国阿伯丁大学、意大利帕多瓦大学、俄罗斯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等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高水平院校、研究机构建立深入交流合作关系。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5项,执行国家级引智项目98项。通过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入选“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成员高校。获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深时数字地球与矿产资源教席。在纳米比亚大学建有孔子学院。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与内蒙古自治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自然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自然文化研究院、美丽中国研究中心,为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提供地大方案。成立海南研究院、郑州研究院,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牵头组建资源环境帮扶联盟,助力青海化隆县成功脱贫摘帽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面向未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1361”工作方略,凝心聚力、奋发有为,朝着建成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阔步前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统计数据截止2025年5月)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dangshu.com 【当书网】 皖ICP备19022700号-8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