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当前位置:当书网大学介绍大学点评2025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025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时间:2025-07-20作者:南瓜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录取规则: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录取规则

第四章  录取
第十条 学校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录取合格考生。
第十一条 学校对考生的体检标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对因身体健康状况致使生活不能自理,无法正常完成学业的考生将不予录取。新生入学后进行体检复查,凡体检不合格者或体检中弄虚作假者,将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十二条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只招收艺术类美术专业考生,考生文化及专业考试成绩均需达到各省(市、区)划定的美术类本科合格线。
第十三条 学校非外语类专业开设的公共外语必修课程均为英语,非英语语种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慎重;英语专业、翻译专业要求加试口语。
第十四条 学校认可生源所在省份教育主管部门确认的加分政策。
第十五条 学校根据各省(市、区)生源情况确定调档比例。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市、区)原则上控制在招生计划的105%以内,实行非平行志愿的省(市、区)控制在招生计划的120%以内。
第十六条 学校录取规则为“位次优先,遵循志愿”。对进档考生有给定排序分的按排序分排序;无排序分的按投档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总分相同者,文科按语文、文综、外语,理科按数学、理综、外语的顺序进行比较、排序)。确定了每位考生的位次,然后再根据考生的位次和专业志愿顺序安排专业。对于专业志愿不能满足且不服从专业调配的考生,学校将予以退档。
第十七条 艺术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录取规则:非平行志愿的省份按文化成绩加专业统考成绩的总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总分相同时,专业分高优先录取;其他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按当地招生部门制定的投档综合成绩算法及录取规则执行。四川省实行平行志愿投档,要求报考我校考生文化成绩高于省控线30分(含30分),进档考生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录取。
第十八条 学校在内蒙古自治区执行当地 “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江苏省进档考生采用“先分数后等级”的排序方法录取,选测科目和等级要求以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内容为准;对实行新高考方案的省份选考科目及录取规则,以各省(市)的公布办法为准。
第十九条 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在部分省(市、区)招收定向气象部门就业学生,凡有意向报考者,需按各省的报考要求填报。单独设定定向招生批次的省份,考生需在相应批次正确填报我校定向招生专业的代码;未单独设定定向招生批次的省份,考生需按要求在我校录取相应批次中填报有定向招生的专业代码,或选填“服从定向调配”的选项。有以上填报情况的考生均视为愿意报考定向专业,学校将在各省(市、区)招生部门划定的分数线上,从已投档考生中按总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被录取的定向考生在入学报到前,须按规定与相关定向单位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若拒签协议,视为考生自动放弃录取,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取消其入学资格,不得转入普通专业就读。
第二十条 新生进校后,学校将根据招生政策和录取标准进行资格复查,凡不符合录取条件或徇私舞弊者,一律取消入学资格。
第二十一条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学校将按教育部规定提供相应奖、贷、助学金支持。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区块链工程(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气象技术与工程(本科)理学大气科学类
人工智能(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供应链管理(本科)管理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网络空间安全(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机器人工程(本科)工学自动化类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信息安全(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经济统计学(本科)经济学经济学类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地理信息科学(本科)理学地理科学类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工学电气类
物联网工程(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网络工程(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软件工程(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自动化(本科)工学自动化类
通信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工学机械类
环境工程(本科)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遥感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测绘类
测绘工程(本科)工学测绘类
统计学(本科)理学统计学类
环境科学(本科)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应用气象学(本科)理学大气科学类
大气科学(本科)理学大气科学类
应用物理学(本科)理学物理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理学数学类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理学数学类
英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翻译(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电子商务(本科)管理学电子商务类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旅游管理(本科)管理学旅游管理类
财务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物流管理(本科)管理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市场营销(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汉语言文学(本科)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社会工作(本科)法学社会学类
金融工程(本科)经济学金融学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经济学经济与贸易类
会计学(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工程管理(本科)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时间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具体时间因省份、录取批次而异,本科批通常在7月中下旬公布,考生可通过省级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时间规律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遵循分批次原则。全国各省份录取批次可分为提前批(含强基计划、专项计划等)、本科批(包含普通本科批、特殊类型招生)、专科批,时间跨度为7月上旬至8月中旬:

提前批录取结果:通常在高考成绩公布后10-15天陆续公布,包含军事类、艺术类、公费师范生等特殊类型招生;

本科普通批:多数省份集中在7月15日-30日开放查询,重点大学录取结果多在中旬后段公布;

专科批录取结果:一般于8月1日-20日发布,部分省份可能延迟至8月底。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简介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国家统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1956年改制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学校由中国气象局划转四川省,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原隶属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2015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校是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权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四川省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优先培育高校,是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全国气象科教融合创新联盟副主任委员单位,四川省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长单位。

学校现有航空港、龙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学校拥有馆藏丰富的图书馆和设施齐备的现代化体育场馆,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借鉴国际CDIO工程教育理念,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起“三段培养、两次分流,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具有健康心智体魄、良好人文素质、系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现有19个学院(部、中心),招生本科专业53个,2.5万余名全日制在校生。37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国家级16个;17个国家级、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其中国家级8个;9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校全面加强学科建设,学科特色与优势日益凸显。学校以信息学科、大气学科和经管学科为重点,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工、理、管、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融合发展。现有3个省级“一流学科”建设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ESI全球前1%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形成了信息、大气、经管三大学科群。

学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服务支撑气象、统计、国防等事业发展,全面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四川“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现有28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6个市厅级科研平台,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23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8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奖3项。

学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不断壮大。现有教师1600余人,其中博士800余人,高级职称650余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科院百人计划、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突贡专家等120余人次;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气象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10余人,聘请100余名院士、长江、杰青等高层次专家为我校兼职教授。本校教师担任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20余人 。

学校认真贯彻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政策及“一带一路”对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40余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合作建立6个国际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院),在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大学精神,以人为本,追求卓越,努力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编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dangshu.com 【当书网】 皖ICP备19022700号-8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