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智能机器人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械设计制造类 |
水生态修复技术(专科) | 水利 | 水土保持与水环境类 |
跨境电子商务(专科) | 财经商贸 | 电子商务类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环境地质工程(专科) | 资源环境与安全 | 地质类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专科) | 能源动力与材料 | 电力技术类 |
水电站与电力网技术(专科) | 能源动力与材料 | 电力技术类 |
智慧城市管理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城乡规划与管理类 |
分布式发电与智能微电网技术(专科) | 能源动力与材料 | 电力技术类 |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科) | 土木建筑 | 房地产类 |
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土建施工类 |
室内艺术设计(专科) | 文化艺术 | 艺术设计类 |
建筑设计(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筑设计类 |
建设工程管理(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设工程管理类 |
数字媒体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云计算技术应用(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电子信息类 |
旅游英语(专科) | 教育与体育 | 语言类 |
商务英语(专科) | 教育与体育 | 语言类 |
应用英语(专科) | 教育与体育 | 语言类 |
行政管理(专科) | 公共管理与服务 | 公共管理类 |
市场营销(专科) | 财经商贸 | 工商管理类 |
大数据与会计(专科) | 财经商贸 | 财务会计类 |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科) | 财经商贸 | 财务会计类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电子信息类 |
大数据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电设备类 |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工业设计(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械设计制造类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械设计制造类 |
治河与航道工程技术(专科) | 水利 | 水利工程与管理类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科) | 水利 | 水利工程与管理类 |
水利工程(专科) | 水利 | 水利工程与管理类 |
水政水资源管理(专科) | 水利 | 水文水资源类 |
给排水工程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市政工程类 |
市政工程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市政工程类 |
工程造价(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设工程管理类 |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筑设备类 |
建筑工程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土建施工类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筑设计类 |
供用电技术(专科) | 能源动力与材料 | 电力技术类 |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科) | 能源动力与材料 | 电力技术类 |
工程测量技术(专科) | 资源环境与安全 | 测绘地理信息类 |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科) | 交通运输 | 道路运输类 |
从高考成绩公布到最终录取结果出炉,通常需要15天至1个月不等,完整录取周期可能持续40天左右。具体时长因省份、录取批次而异,考生需结合本省招生办公布的时间表主动查询。
一、各省录取时间差异较大
不同省份的高考录取日程由当地教育考试院独立安排,因此全国没有统一的时间标准。
二、不同批次的录取时长不同
高考录取按批次进行,各批次的时间跨度差异显著:
本科提前批:涉及军校、公费师范生等特殊类型招生,通常最早启动且耗时最短。
本科批:普通本科批次因考生数量多、审核流程复杂,耗时较长。
高职(专科)批:通常在本科录取结束后进行,周期较短。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2年,是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省属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前身为广州土木水利工程学校,1999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2018年12月学校由广东省水利厅划转广东省教育厅管理。2019年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双高计划”)建设单位。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尚德惟新、求真务实、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立足水利、服务社会”为办学定位,秉承“厚德、笃学、慎思、弘技”校训精神,走内涵式发展、特色发展的办学之路,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
>>办学条件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目前有天河、从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100多亩,总建筑面积超45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8万多平方米,图书资源218万册,数字资源量657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8亿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万多人,教职工800余人。
学校名师辈出显成效。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硕士以上学位教师600余人,双师素质比例88%以上。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人、“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1人、“全国水利职教名师”12人、省级“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南粤楷模”1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3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广东省技术能手”1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领军人才”4人,共同打造职业教育靓丽的名片。
>>专业建设
专业群、课程建设双向发力,成果丰硕。学校目前招生专业45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专业4个、国家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4个、央财支持专业2个,全国优质水利专业4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7个,省品牌专业13个、省重点专业3个。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22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主持建成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规划教材15本。在近两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7项,人才培养奋进之笔全面书就。
>>人才培养
强塑水利特色品牌,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学校现有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2个,联合企业开发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个,获得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6个。累计培养了13万多名毕业生,为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就业满意度人才培养质量指标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其中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各项核心指标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态势。近四年,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6%左右,2023年毕业去向落实率高达97.38%;就业困难重点群体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四年达100%;毕业生专插本升学比例维持在21%-25%之间,质量持续提升。
拔尖队伍育人才,全面培养斩佳绩。近四年,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591项、在全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奖272项,其中一等奖50项。技能竞赛专业覆盖率100%。创新创业类竞赛省级以上奖项97项,荣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获“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经验集体”称号。
>>社会服务
学校积极构建“四元支撑,五维驱动”的产教融合育人体系,牵头的中国水利职业教育集团入选首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牵头成立“华南水利电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给水排水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华为等世界500强知名企业紧密合作,共建华为ICT、美的智能产业学院、广州德晟电力产业学院、环境艺术产业学院等12个产业学院;校企共建智慧电力、BIM技术应用、智慧建造等10个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校企共建省级高职教育校内实践教学基地15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1个。学校入选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订单班校企“双主体”育人成效显著。连续3次当选中国水利职业教育集团常务副理事长单位,主持秘书处工作。2023年成功承办第三届全国水利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活动,为全国水利企事业单位、水利院校、科研院所搭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平台。
学校入榜广东省“专科高校创新能力榜前10位”,建成广东水利人才教育基地协同育人平台、生态水利技术协同育人平台、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机器人应用技术研发协同创新中心、工业4.0智能制造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电力仿真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平台6个。近四年师生获得专利、软著授权4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41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技术100余项,承接科技纵、横向课题及技术服务项目770余项。
学校承办社会培训成果斐然,是水利部“水利干部培训机构”、“水利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广东省水利人才教育基地、海南省水务人才教育基地、广东省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机构、广东省特种作业人员理论及实际操作考试点、教育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广东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年均培训量近16万人日,成为广东省唯一具备开展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资格的双备案机构。
>>国际化办学
学校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合作办学战略,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积极搭建中外交流平台,先后与美国杰克逊学院、澳大利亚霍姆斯格兰政府理工学院、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等50余所境外院校开展合作,成立广东省首家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累计招收国际学生216人,中外联合培养“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酒店与会展”等16个专业,开发国际认可专业标准7个、课程标准9门,形成标准引领、项目支撑、课程衔接、资源集成的专业国际化建设模式。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国内外企业发展。发挥华南“一带一路”职业教育水电联盟高端平台作用,建成“大禹学院”“鲁班工坊”等13个境外办学点,建成柬埔寨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印尼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老挝鲁班学院、坦桑尼亚大禹学院和鲁班工坊等境外职业教育培训平台,培训境外技术技能人才2万人日,输送优秀学生前往威斯汀、喜来登等知名公司进行社会实践,组织师生服务印尼明古鲁火电项目和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沙特项目等,提供技术咨询优质服务,助力国家战略,在国际舞台上贡献中国职教智慧和中国方案。
学校国际化成果聚焦提质增效,荣获“2015年度广东省高等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先进集体”,2018-2020年蝉联“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品牌项目贡献奖”和Education Plus 2023职业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突出贡献奖、最佳实践奖等荣誉,入选广东省2023年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职业院校推荐名单、2023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指数4星级院校。
>>办学成效
学校锐意进取,硕果累累,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优质水利高职院校、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广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着力释放办学效能。学校是“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单位”、“第四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先后入选教育部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副理事长单位)、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1+X”证书试点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100强,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2022年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典型院校、第七届智慧高校CIO上海论坛“智慧校园-示范高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节能型示范高校、广东省节水型高校、广东省绿色学校、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集体、国防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dangshu.com 【当书网】 皖ICP备19022700号-8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