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当前位置:当书网大学介绍大学点评2025年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025年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时间:2025-07-18作者:心已盲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

第四章 录取规则
第十二条 凡符合生源所在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规定的报名条件的考生均可报考。
第十三条 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规定(特殊专业体检及要求)。学校对录取新生的男女比例无要求。
第十四条 学生参加各生源省份统一组织的普通高考。
第十五条 学校依据教育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对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要求,实行学校负责、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部门监督的录取体制,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按公平、公开、公正和择优录取的原则,根据考生考试成绩和公布的招生计划,严格按招生的有关规定进行录取。
第十六条 我校严格按教育部和各省(市、区)的相关规定执行加分优惠政策。
第十七条 学校照理工类、文史类、艺体类分代码录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按其高考改革方案相关规定进行录取。
第十八条 学校将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规定确定调档比例。若生源不足,则参加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含院校服从志愿)的录取或者按规定提取其他志愿录取。
第十九条 对江苏省内和省外普通类高考进档考生的录取均采用:“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录取原则进行录取。我校对省内外普通高考考生,凡符合录取条件,均按照考生第一专业志愿录取。
第二十条 普通高考专业不限制考生应试的外语语种,但学校的公共外语课只开设英语课程。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橡胶智能制造技术(专科)能源动力与材料非金属材料类
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科)能源动力与材料非金属材料类
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科)土木建筑土建施工类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科)食品药品与粮食食品类
室内艺术设计(专科)文化艺术艺术设计类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科)装备制造自动化类
建设工程管理(专科)土木建筑建设工程管理类
药品生物技术(专科)生物与化工生物技术类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科)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类
安全技术与管理(专科)资源环境与安全安全类
药品生产技术(专科)食品药品与粮食药品与医疗器械类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科)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类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科)电子信息电子信息类
商务英语(专科)教育与体育语言类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科)旅游旅游类
旅游管理(专科)旅游旅游类
现代物流管理(专科)财经商贸物流类
电子商务(专科)财经商贸电子商务类
市场营销(专科)财经商贸工商管理类
大数据与会计(专科)财经商贸财务会计类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科)财经商贸财务会计类
环境工程技术(专科)资源环境与安全环境保护类
应用电子技术(专科)电子信息电子信息类
软件技术(专科)电子信息计算机类
大数据技术(专科)电子信息计算机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科)电子信息计算机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电子信息计算机类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科)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类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科)装备制造机电设备类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科)装备制造自动化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装备制造自动化类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科)装备制造机械设计制造类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科)装备制造机械设计制造类
工程造价(专科)土木建筑建设工程管理类
建筑工程技术(专科)土木建筑土建施工类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科)土木建筑建筑设计类
生物制药技术(专科)食品药品与粮食药品与医疗器械类
应用化工技术(专科)生物与化工化工技术类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大学录取结果通常在填报志愿后15天到一个月内公布,具体时间因批次而异,查询方式包括学校官网、教育考试院网站等。

录取结果公布时间与批次关联

高考录取批次主要分为提前批、本科批、高职专科批四类,各批次公布时间不同:

本科提前批:最早可在7月上旬查询结果,一般在填报志愿后约15天。

本科批:录取结果在7月中旬陆续公布,周期约25天。

高职专科批:录取结果发布时间较晚,通常为7月底至8月中旬,需一个月左右。

具体日期需以各省招生办公布的时间为准,考生可通过官方渠道关注动态。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连续四次荣获“全国高等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

●连续两次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

●东部地区高职院校三大卓越榜单(人才培养50所、服务贡献50所、产教融合50所)

●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

●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

●国家级职业教育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主持单位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教育部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

●江苏省文明校园

●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

●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

●江苏省产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

●江苏省高职院校社科应用研究协同创新基地

●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

●江苏省技能竞赛先进单位

●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考核A等高校

●全国高分子材料(橡胶)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

●全国建筑防水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省属公办全日制高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校坐落在两汉文化旅游区,南依风景迤逦九里山,北望碧波荡漾九里湖,山水相连、人文荟萃;校园芳草萋萋,环境幽雅,是求知成才的理想之所。

学校创办于1964年,时为“徐州市轻化工职业学校”,1965年更名为“徐州化工中等技术学校”,1980年更名为“徐州化工学校”,1993年通过中专办学评估,1998年成为省(部)级重点中专校,2000年成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校,2002年6月,更名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10月,入驻九里校区,2011年入选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2014年6月,以“优秀”等级通过验收,2018年入选江苏省高水平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创建工业特色鲜明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022年,以“优秀”等级通过“双高”中期绩效考核。现有九里校区、大学科技园暨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两个校区,占地1300亩,学历教育在校生1.3万人。

学校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了“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职业教育先行者、服务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职业教育领头羊、服务淮海经济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排头兵”的发展定位,形成了“12345”发展方略,即坚持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聚焦“双高计划”建设和职业本科建设两大任务,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三大战略”,着力推动产教融合特色校、创新创业示范校、服务贡献卓越校、国际影响典型校“四校同创”,持续推进实力工院、创新工院、数字工院、绿色工院、幸福工院“五校共建”,努力培养“有德、有技、有能、有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造国内一流、海内外有影响的工业特色鲜明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学校设有材料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外事办(合署);继续教育学院;基础课教学部、体育与艺术教学部(合署);新沂学院建设办公室、本科生院等13个教学单位。

学校有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实训基地、生物化工实训基地、制药技术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省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区域开放共享实训基地即徐州市重大装备制造技术实训基地、江苏省工程装备智能制造产教融合集成平台、江苏省分布式能源与智能微电网技术实训平台、江苏省重大装备智能制造技术实训平台)、市级实训平台5个(徐州市现代物流校企共建公共实训平台、徐州工程装备智能制造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实训平台、徐州云计算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徐州现代物流技术实训平台)。省级研发中心10个(江苏省化工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橡胶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全合成胶非公路型轮胎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省工程涂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凹土功能材料应用工程中心、江苏省绿色橡胶循环制造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工程装备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功能弹性体材料制备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建筑智能防水技术与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光储充一体化柔性微电网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市级研发中心(实验室)44个。

学校现开设34个招生专业,包括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橡胶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四个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其中,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被誉为中国橡胶工业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三分天下有其一;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光伏材料应用)、现代物流管理、药品生产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江北和徐州地区唯一的江苏省高水平骨干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是唯一被徐州市政府批准建设的特需专业。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有教授、副教授380余人,博士89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6人,江苏省人民政府督学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3人,黄炎培杰出教师奖1人,国家行业教学名师10人,六大人才高峰1人,江苏省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个人(优秀教师)1人,江苏“最美教师”1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6人,“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9人;有“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国家级教学团队”“世界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国家级教练团队”等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江苏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团队6个、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7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职业教育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省级职业教育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主持单位;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全国教材建设奖2项,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5项等多项荣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占比超过85%,还有25名江苏省产业教授领衔的200余名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活跃在教学一线。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好。学校是江苏省学分制改革试点单位,积极推行学分制改革,实施分类培养,建设“一特区四通道”育人体系。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群学生与985/211本硕博学生同台竞技连年获奖,2017年,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环境监测专业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摘得两个全国一等奖;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赛项荣获金牌;在2020年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上荣获金奖、银奖,捧得“优胜杯”。2022年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赛金奖。2023年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金奖1项、银奖1项;在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银奖1项;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展示活动中获“恒星级”作品1项。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每年可以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各类奖助学金30%以上。

学校社会服务成果丰富。由“政行企校”四方参与的“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成员单位近1000家,与徐工集团、复星医药、东方雨虹、吉利汽车等多家国内外龙头、知名企业共建了9个产业学院,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联合赛轮集团、卫星化学、东方雨虹等优质企业牵头成立了3个产教融合共同体,获批江苏省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开展了服务社会的“三百工程”活动,每年授权发明专利86项左右,技术服务到账额3200余万元。每年面向徐工集团等企事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开展“旋挖钻”五项全能钻机手等80余个工种“三新”职业技能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等13000人次以上,形成了“苏橡培训”“化工安全”等品牌,赢得了行业企业和省内外同行的肯定与好评。

学校国际化水平高。与俄罗斯、德国、加拿大、韩国、马来西亚、老挝等二十多个国家的五十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和输出优质教育资源,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为走出去的“赛轮集团”“中润新能源”“徐工集团”等中资企业开展“中文+理论+技能”培训,合作培养本土化国际技能人才。自2016年以来,来自越南、老挝、刚果、哈萨克斯坦等4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留学生顺利毕业,部分学生进入国内外知名本科院校续读本科。与俄罗斯鄂木斯克国立交通大学开展合作办学项目,与韩国交通大学、台湾大仁科技大学、台湾东南科技大学开展交换生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境外学习机会。

学校积极开展现代职教体系人才培养。学校分别与徐州工程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开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4+0”本科班、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4+0”本科班。与常州大学开展分段培养项目,开设橡胶智能制造技术专业“3+2”本科班;与徐州工程学院开展分段培养项目,开设工程造价专业“3+2”本科班;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开展分段培养项目,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3+2”本科班;与新沂中专等学校联合开展“3+3”项目10项,实现了现代职教体系项目类别全覆盖。

学校拥有一大批优质的实习就业基地,与徐工集团、西门子等100余家单位建立了智能制造类专业实习就业基地,与协鑫集团、赛轮集团、复星医药、卫星化学等130余家单位建立了材料化工类专业实习就业基地,与中国建材、东方雨虹等80余家单位建立了建筑工程类实习就业基地,与京东集团、苏宁集团等50余家单位建立了商贸物流类实习就业基地,与徐工汉云、新大陆集团等60余家单位建立了信息工程类实习就业基地,与吉利汽车、苏州华兴源创等70余家单位建立了新能源汽车类实习就业基地,徐工订单班毕业生遍及全球16国。学校积极开拓用人市场,主动为毕业生推荐就业,历届毕业生受到了社会与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5%以上,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就业率、毕业生薪酬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连续八年被评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考核A等高校”。学校英才辈出,桃李满天下,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八万名专门人才 。

小编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dangshu.com 【当书网】 皖ICP备19022700号-8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