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当前位置:当书网大学介绍大学点评2025年西华师范大学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025年西华师范大学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时间:2025-07-17作者:故人离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西华师范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西华师范大学录取规则:

西华师范大学录取规则

第四章 录取规则
第十一条 根据教育部要求,实行“学校负责,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监督”体制,按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录取工作在各省(市、区)招生主管部门领导下,实行远程网上录取。
第十二条 学校对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市、区)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未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市、区)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
第十三条 学校部分专业实行大类招生。按大类招生的学生根据我校相关规定进行培养和专业分流。
第十四条 学校执行国家规定的加分政策,认可各省(市、区)加分。
第十五条 我校英语、商务英语、翻译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学校以英语、日语、西班牙语为外语安排教学,建议其他语种考生慎重报考。
第十六条 普通类专业录取规则
我校进档考生在安排录取专业时采取“分数优先”的原则,不设专业级差,根据考生成绩和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若投档成绩相同的考生则按语文、数学、外语成绩依次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录取。当考生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考生服从专业调配,学校将根据考生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调配到尚未满额的专业。若考生不服从专业调配,我校将作退档处理。
第十七条 艺术、体育类专业录取规则
我校认可各生源所在省(市、区)统一组织的文化和艺术、体育类专业考试成绩。进档考生在安排录取专业时采取“分数优先”的原则,不设专业级差,根据考生成绩和专业志愿,在文化、专业成绩达到各省(市、区)划定的分数线后,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录取,若专业成绩相同,文化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若文化和专业成绩均相同,则按照文化中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依次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录取。当考生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考生服从专业调配,学校将根据考生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调配到尚未满额的专业。若考生不服从专业调配,我校将作退档处理。
建议报考我校舞蹈学、舞蹈表演专业的考生男生身高不低于1.70米、女生身高不低于1.60米。
第十八条 我校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严格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
新生入学后,学校将在3个月内对考生进行复查,经复查被确认为不合格者,学校将按照有关招生规定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第十九条 我校对江苏省的进档考生采用“先分数后等级”的排序方式录取,选测科目和等级要求以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在招生计划中的公布内容为准。
第二十条 我校对内蒙古的进档考生采用“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
第二十一条 我校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的招生专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要求及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材料的使用办法以各省(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
第二十二条 若省(市、区)招生主管部门在今年的招生政策上有特殊的政策,我们将以该省(市、区)的最新政策为准。

西华师范大学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人工智能(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网络空间安全(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本科)工学航空航天类
舞蹈表演(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环境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环境生态工程(本科)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理学地理科学类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本科)教育学体育学类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教育学体育学类
地理信息科学(本科)理学地理科学类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秘书学(本科)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中国画(本科)艺术学美术学类
天文学(本科)理学天文学类
书法学(本科)艺术学美术学类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类
商务英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美术学(本科)艺术学美术学类
运动训练(本科)教育学体育学类
音乐表演(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音乐学(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舞蹈学(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绘画(本科)艺术学美术学类
戏剧影视文学(本科)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类
园林(本科)农学林学类
网络工程(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软件工程(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环境工程(本科)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测绘工程(本科)工学测绘类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本科)农学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土地资源管理(本科)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行政管理(本科)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历史学历史学类
历史学(本科)历史学历史学类
统计学(本科)理学统计学类
生态学(本科)理学生物科学类
环境科学(本科)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材料物理(本科)工学材料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地理科学(本科)理学地理科学类
生物科学(本科)理学生物科学类
生物技术(本科)理学生物科学类
化学(本科)理学化学类
应用化学(本科)理学化学类
物理学(本科)理学物理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理学数学类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理学数学类
心理学(本科)理学心理学类
英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日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翻译(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旅游管理(本科)管理学旅游管理类
市场营销(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汉语言文学(本科)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新闻学(本科)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体育教育(本科)教育学体育学类
教育学(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教育技术学(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学前教育(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科学教育(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法学政治学类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社会工作(本科)法学社会学类
法学(本科)法学法学类
经济学(本科)经济学经济学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经济学经济与贸易类
会计学(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西华师范大学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从高考成绩公布到最终录取结果出炉,通常需要15天至1个月不等,完整录取周期可能持续40天左右。具体时长因省份、录取批次而异,考生需结合本省招生办公布的时间表主动查询。

一、各省录取时间差异较大

不同省份的高考录取日程由当地教育考试院独立安排,因此全国没有统一的时间标准。

二、不同批次的录取时长不同

高考录取按批次进行,各批次的时间跨度差异显著:

本科提前批:涉及军校、公费师范生等特殊类型招生,通常最早启动且耗时最短。

本科批:普通本科批次因考生数量多、审核流程复杂,耗时较长。

高职(专科)批:通常在本科录取结束后进行,周期较短。

西华师范大学简介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四川省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充。发轫于抗战时期内迁至四川省三台县办学的国立东北大学,抗战胜利后,国立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师生于1946年在三台原校址创建私立川北农工学院,学校办学文脉由此发端。1949年,学校吸纳著名墨学专家伍非百先生创办的西山书院,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学校与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由三台迁至南充办学,改称川北大学。1952年,学校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等院校的部分系科及教师,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53年,原重庆师范学院部分系科师生并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一分为二,一部分迁往成都;留在南充的部分更名为南充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更名为南充师范学院,1989年恢复“四川师范学院”校名,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秉承“铸魂励教、陶冶化育”的办学理念和“勤奋、求实、敬业、创新”的校训精神。始终坚持立教报国、育才造士,矢志不渝为民族复兴和地方建设服务;始终坚持铸魂励教、陶冶化育,矢志不渝为基层教育和基础教育服务;始终坚持从严治校、严谨治学、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矢志不渝传承和弘扬学校的办学精神;始终坚持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共谋发展、争创一流,矢志不渝擘画和推进强校事业。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社会声誉优良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重要的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基地、在职教师培训基地、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基地、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研究基地。

学科门类齐全。学校现设29个学院,有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学科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79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覆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等10个学科门类。生态学、天文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史、数学等学科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化学学科入围US News2023世界大学学科榜单。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连续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生态学、天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生态学与生态治理、政治学与社会治理等5个学科(群)入选四川省一流学科。

师资力量雄厚。著名墨学专家伍非百,著名古代文学专家郑临川、周虚白、傅平骧,史学专家吴景贤、赵吕甫、龙显昭,哲学专家李耀仙,遗传学专家汤泽生,国际公认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奠基人、“中国大熊猫之父”胡锦矗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曾在学校治学育人。现有教职员工28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000余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2100余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等国省级高层次人才称号130余人次,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1人,洪堡学者2人。引进两院院士、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领军人才35人。获评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四川百年百杰科学家、四川省敬业奉献模范、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四有”好老师、四川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50余人次。

科研实力强劲。学校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个、四川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南充市重点实验室7个。拥有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3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4个、四川新型智库2个。建有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区域文化研究中心、蜀道文化研究中心等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西华师范大学体育文化研究基地、蜀道研究院、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中心、四川省落下闳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四川党史党建研究中心、四川研学旅行发展研究中心等其他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建有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中心西南分中心、国家林业局竹资源培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熊猫主食竹保育示范基地、四川省组织修复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省级大学科技园等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机构。“十三五”以来,主持承担科研项目5679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国家级项目276项,省部级项目528项。发表论文14380篇,其中SCI、SSCI、A&HCI收录1718篇,CSSCI、CSCD收录1339篇,出版著作318部,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3部。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58项,其中全国科学大会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教育部优秀成果奖6项、农业农村部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和中华农业科技奖2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1项。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项、国家发明专利126项、实用新型专利171项。学校在大熊猫生态保护领域,创建了全球第一个大熊猫野外观测站,出版了全球第一部大熊猫生态学专著,牵头开展了首次全国大熊猫野外调查,促成了我国第一次野生动物保护国际合作,成立了全国首个大熊猫学院,被誉为“中国的熊猫大学”。学校领衔发现的“CWNU星团表”成为国际上首次以中国高校及科研院所名字命名编号大样本的天体星表 。

育人质量过硬。学校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共36600余人。学校入选国家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和首批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是被授牌“四川省优秀大学生选调基地”的首个省属高校。建有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四川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四川省生态文明普及基地、四川省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川北历史文化普及基地、川东北环境教育与科普基地、川东北航空模型科普基地、川东北机器人科普基地等11个国省级科普教育和联合培养基地。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13个,四川省思政课和辅导员名师工作室2个、四川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获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国家级“新文科”人才培养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04项。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9门。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26篇。获批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项目400余个、省级项目850余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58个。近五年,在校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田家炳杯”等国家级竞赛获奖300多项。78年来,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级各类人才40余万名,其中中科院院士、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20人,被誉为“读书的好地方、选才的好去处”。

师范特色鲜明。学校建立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教育类型齐全的教育培训体系。现有21个师范专业,其中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学校与基础教育学校联合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牵头成立成渝地区小学教育联盟,与成都市实验小学等14所省名优小学共建小学全科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在省内外建有200多个教育实习基地。依托校内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加强大中小学教研协同攻关,近五年获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56项,获批省级一流课程19门,出版教材38部。在南充建有幼儿园、附属小学和附属中学,在巴中、德阳、营山县等地组建附属中学。组织实施“卓越园长”“校长任职资格”“正高级教师”“骨干教师”“一村一幼辅导员”等国培省培和各类师资培训项目300余个,培训教师10万余人次,助力基础教育优质师资队伍建设发展。

对外交流广泛。学校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英国桑德兰大学、日本千叶大学、韩国世宗大学、马来西亚世纪大学等20余所海外高校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在学术交流、互派访学、学生联合培养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学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智库服务、决策咨询、教育培训、成果转化、教育资源输出、产业升级、文化传承创新等领域,与南充、德阳、泸州、遂宁、巴中、广元、四川省林草局等地方政府(部门),北京大学、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文投集团等单位,以及卧龙、蜂桶寨、唐家河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签署合作协议,投资建设50BiN中国节点望远镜、成长型通用光学望远镜EAST项目,与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共建教育研发应用中心,形成对外交流合作的良好局面。

办学条件完备。学校现有行署、华凤、临江(在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000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绿化面积70余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拥有高速先进的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建成全省首个全场景“一码通”高校。图书馆是四川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纸质图书340余万册,其中珍藏古籍5600余种、74000余册。电子图书400余万册,电子期刊读物8万余种。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1359”战略,为加快建成教师教育特色更加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小编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dangshu.com 【当书网】 皖ICP备19022700号-8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