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防灾科技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防灾科技学院录取规则:
第四章 录取规则
第十三条 严格执行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公室制定的录取政策和有关规定,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在考生德、体考核合格的情况下,公平竞争、公正选拔、择优录取。
第十四条 学校根据生源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招生计划数和生源分布情况,确定调档比例。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控制在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控制在105%以内。学校在录取时承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给与考生的加分,在安排专业时亦承认该政策性加分。
第十五条 学校对进档考生不设置专业志愿分数级差,若投档单位有排序规则,按投档单位排序依专业志愿顺序确定考生专业。对于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按平行志愿政策录取,即分数优先;对于顺序志愿投档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按照考生报考志愿先后顺序录取,即先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若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按投档原则顺次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同一志愿内考生按所报专业的先后顺序择优录取。对总分相同、填报专业相同且投档单位无排序规则的进档考生在分配专业时,理科依次比较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成绩,文科依次比较语文、外语、数学、文科综合成绩,英语专业优先比较英语成绩。
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考生须满足学校相关专业当年对选考科目的要求,对总分相同、填报专业相同且投档单位无排序规则的进档考生在分配专业时,同分情况下依次比较单科成绩,汉语言文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比较科目顺序为语文、外语、数学,英语专业比较科目顺序为外语、语文、数学,其他专业比较科目顺序为数学、语文、外语,仍然出现同分时,参考同排位考生的高中综合素质评价。
学校在江苏省招生按先分数、后等级的原则录取,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选测科目的等级在1B、1C及以上;必测科目在4C及以上,计算机技术合格;学校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招生录取省份(自治区、直辖市)有特殊要求时,按该省(自治区、直辖市)文件要求执行。
第十六条 对所有专业志愿均不能满足但服从专业调剂的进档考生,学校根据具体情况调剂专业;对无法满足所报专业志愿,又不服从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进档考生,在录取期间,若无正当理由,不得要求退档。
第十七条 体检标准按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原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进校后复检。
第十八条 地球物理学、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等专业因工作环境要求,建议女生慎重填报。
第十九条 学校以英语为第一外语安排教学,非英语考生慎重填报,外语类专业限招英语考生。
第二十条 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的招生录取工作在教育部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
第二十一条 学校招生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如遇网络传输等其它因素造成的招生遗留问题,学校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协商解决,录取结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公布。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本科) | 理学 | 地球物理学类 |
应急技术与管理(本科) | 工学 |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电气类 |
物联网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应急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地质类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土木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网络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通信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 | 工学 | 仪器类 |
地质工程(本科) | 工学 | 地质类 |
资源勘查工程(本科) | 工学 | 地质类 |
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地质类 |
测绘工程(本科) | 工学 | 测绘类 |
水利水电工程(本科) | 工学 | 水利类 |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地球物理学(本科) | 理学 | 地球物理学类 |
地理科学(本科) | 理学 | 地理科学类 |
地质学(本科) | 理学 | 地质学类 |
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工商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汉语言文学(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广告学(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投资学(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金融学(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会计学(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程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高考报考后,录取结果通常在填报志愿后的一段时间内公布。根据历年的情况,具体时间如下:
1. 提前批次:预计在7月上旬就可以查询到录取结果。提前批次是高考志愿中最早进行的一批,因此录取结果也会相对较早出来。
2. 本科批:预计在填报志愿后25天左右可以查到录取结果。本科批通常在提前批次之后进行。
3. 专科批次:专科批次的录取结果通常会在填报后的5-7天或10天左右公布,具体取决于所在省份的录取规则。
需要注意的是,各个省之间公布时间有差异,具体还是以当地招生办出的公告为准。此外,每年招生期间,有些骗子可能会利用家长和考生对录取信息不了解的空子,因此考生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信息泄露给别人,所有考生均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自己的录取状态。
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救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1975年,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400余人。2021年1月29日,教育部复函应急管理部支持华北科技学院和防灾科技学院合并筹建应急管理类大学。2021年5月26日,应急管理部党委宣布成立中共应急管理大学(筹)临时委员会,应急管理大学(筹)临时党委领导班子与行政领导班子一体化运行。2023年4月7日,应急管理部党委决定设立华北科技学院防灾科技学院联合党委,同时撤销中共应急管理大学(筹)临时委员会、中共华北科技学院委员会、中共防灾科技学院委员会。
学校立足防灾减灾行业,面向应急管理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行业培训等多层次、多类型并存的现代办学体系。学校构建了涵盖自然灾害成因机理、发生发展、防灾减灾措施、应急救援处置、灾后恢复重建等全过程、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科研平台体系。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36个,包括防灾减灾核心类专业15个(地球物理学、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地球科学信息与技术、应用气象学)、防灾减灾支撑类专业13个(工程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信工程、地理科学、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工程)、防灾减灾拓展类专业8个(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英语),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五大学科门类。36个本科专业中,包括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地球物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地质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网络工程)、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地质学、地质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获批省级重点学科(固体地球物理学)和重点发展学科(地质工程)各1个、拥有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自然灾害概论)和9门省级一流课程。
学校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团队14个、8个优秀基层教学组织、6个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建设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地质野外教学实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北川地震遗址建筑物结构抗震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拥有河北省地震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建筑物破坏机理与防御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地震灾害防御与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地震灾害仪器与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省高校智慧应急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以及省级科普示范基地、防震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等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基地。
2013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立足防震减灾行业,面向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领域培养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设地震动力学与地球探测技术、地质资源与灾害地质、水环境与水灾害、岩土地震工程、防灾减灾工程、灾害监测技术与工程安全、灾害信息处理技术、应急技术与管理等培养方向。学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单位和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
学校着力开辟凝练了地震前兆背景场、岩土工程抗震、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城市震害预测、地震地质灾害、地震观测信息处理、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灾害风险与应急管理等8个特色研究方向,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灾减灾科研体系。学校承担了防震减灾规划编制项目等行业技术服务、社会服务项目200多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公共效益。学校深度参与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松原地震、长宁地震等重大灾害的现场救援、科学考察、灾害损失评估以及中小学房屋破坏情况考察工作。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期间,学校向中央提出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议”被教育部等有关部委采纳,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校安工程”在全国铺开,极大提高了全国校舍地震安全保障。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建有现代化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室内体育馆、游泳馆、高标准运动场等设施。图书馆馆藏文献107万余册,“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汇雅书世界”“港澳博硕学术资源库”“库克数字音乐图书馆”等近30个电子资源数据库。建有地震科学、工程地震、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等多个实验中心,有各类实验室117个,拥有国内高校最先进、最齐全的地震监测类仪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3.5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6万元;建有秦皇岛黄金海岸教学实习、北川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培养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北京通州科技成果转化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0余个。
学校作为我国防震减灾基础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已为地震系统和社会培养了近5万名毕业生,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勇于担当、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多人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及全国和省级劳动模范称号,地震系统70%的地震监测一线人员,80%的地震台(站)长毕业于此,学校因此被誉为“地震系统的黄埔军校”。
学校将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牢牢把握筹建应急管理大学千载难逢机遇,建设应急管理人才培养高地、科技创新高地、教育培训高地,建设应急管理文化传播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和新型高端智库,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多科性应用型大学,示范引领我国应急管理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dangshu.com 【当书网】 皖ICP备19022700号-8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