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当前位置:当书网大学介绍大学点评2025年常州工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025年常州工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时间:2025-07-20作者:晓易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常州工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常州工学院录取规则:

常州工学院录取规则

第四章  录取原则
第十二条  对各省(区、市)招生主管部门计入投档分的照顾政策加分原则上予以承认,但增加的总分值不超过20分。
第十三条  对实行传统志愿投档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学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一般不超过各批次招生计划数的110%;对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学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一般不超过各批次招生计划数的105%。
第十四条  报考英语、商务英语专业的考生,要求外语语种为英语;报考日语专业的考生,要求外语语种为英语或日语;飞行技术、交通运输专业要求外语语种为英语;其他专业无外语语种限制。我校的公共外语教学只统一开设英语课程。
第十五条  我校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根据我校专业培养的实际要求,对报考民航类专业的考生身体健康状况作以下补充要求:飞行技术专业的体检要求按《民用航空招收飞行学生体检鉴定规范》执行;交通运输专业要求肝功能正常,色觉正常。
第十六条  江苏省外普通类招生录取原则
根据公布的招生计划,对进档考生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依据专业志愿择优录取;对总分相同的考生,语数外三门成绩之和高者优先录取;总分及语数外三门成绩之和若再相同,则综合考虑相关单科分数进行录取。
第十七条  江苏省内普通类招生录取原则
1. 考生应满足我校对学业水平测试的基本要求,提前批次飞行技术专业要求选测科目等级达到CC及以上、必测均须达到合格(或C级及以上等级);本科二批(含中外合作办学、中外高校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高职与应用本科联合培养项目)要求选测科目等级达到BC及以上、必测均须达到合格(或C级及以上等级);艺术类专业要求七门学业水平必测科目成绩中不合格(或D级)科目不得超过三门。
2. 按照先分数后等级、遵循专业志愿的原则,对进档考生进行录取;当进档考生分数相同时,选测科目等级高者优先录取;若选测科目等级再相同时,则按考生综合情况择优录取。
第十八条  艺术类专业招生录取原则
对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均达到所在省艺术类本科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进档考生,按文化成绩加专业成绩之和,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总分相同时,专业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若总分和专业成绩再相同,则语文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第十九条  飞行技术专业招生录取原则
1. 2020年,我校飞行技术专业(高中养成培养模式)在江苏省、天津市、河南省、河北省等四省(市)招收参加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高中毕业生。
2. 考生高考文化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需达到当地当年高考文化课总分的60%且英语单科成绩需达到当地当年英语单科总分的60%。对于飞行学生体检鉴定、背景调查和飞行职业心理学检测均合格的进档考生,按照投档分从高到低排序,择优录取;同分情况下,优先录取英语成绩高者。
3. 飞行技术专业招生详细要求见《常州工学院2020年飞行技术专业招生简章(面向高中生)》。
第二十条  按照传统志愿投档的批次,在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我校可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按照投档成绩择优录取。若符合条件的非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仍不足,将征集志愿。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未完成的计划也将征集志愿。如征集志愿仍不足,则将剩余计划调剂到其他省份完成招生计划。
第二十一条  新生入校后,我校统一进行新生复查工作。凡复查不合格的学生,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常州工学院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新能源汽车工程(本科)工学机械类
人工智能(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智能制造工程(本科)工学机械类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公共艺术(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产品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环境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应用统计学(本科)理学统计学类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秘书学(本科)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科)工学化工与制药类
酒店管理(本科)管理学旅游管理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工学电气类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工学能源动力类
物联网工程(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商务英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美术学(本科)艺术学美术学类
广播电视编导(本科)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类
音乐学(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动画(本科)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类
飞行器制造工程(本科)工学航空航天类
飞行技术(本科)工学交通运输类
交通运输(本科)工学交通运输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工学化工与制药类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本科)工学土木类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工学土木类
建筑学(本科)工学建筑类
土木工程(本科)工学土木类
数字媒体艺术(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软件工程(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自动化(本科)工学自动化类
通信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工学仪器类
汽车服务工程(本科)工学机械类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工学机械类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工学机械类
工业设计(本科)工学机械类
车辆工程(本科)工学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工学机械类
复合材料与工程(本科)工学材料类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应用化学(本科)理学化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理学数学类
英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日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电子商务(本科)管理学电子商务类
财务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物流管理(本科)管理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市场营销(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汉语言文学(本科)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学前教育(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经济学经济与贸易类
工业工程(本科)管理学工业工程类
工程管理(本科)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常州工学院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高考报考后,录取结果通常在填报志愿后的一段时间内公布。根据历年的情况,具体时间如下:

1. 提前批次:预计在7月上旬就可以查询到录取结果。提前批次是高考志愿中最早进行的一批,因此录取结果也会相对较早出来。

2. 本科批:预计在填报志愿后25天左右可以查到录取结果。本科批通常在提前批次之后进行。

3. 专科批次:专科批次的录取结果通常会在填报后的5-7天或10天左右公布,具体取决于所在省份的录取规则。

需要注意的是,各个省之间公布时间有差异,具体还是以当地招生办出的公告为准。此外,每年招生期间,有些骗子可能会利用家长和考生对录取信息不了解的空子,因此考生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信息泄露给别人,所有考生均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自己的录取状态。

常州工学院简介

常州工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坐落在经济发达、文教昌盛、交通便捷、美丽富饶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州。

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78年的常州市七·二一工业大学,

1980年,

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常州职业大学,

1982年,

教育部批准建立常州工业技术学院,

2000年,

教育部批准由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常州市机械冶金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常州工学院,

2003年,

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常州师范专科学校(筹)成建制并入常州工学院,

2011年,

学校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2017年,

学校正式获批江苏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21年,

学校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获批首批国家现代产业学院,

2023年,

学校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合作设立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常州工学院赫特福德学院获教育部批准。

学校现有辽河路校区、会馆浜路继续教育学院和长江路科技产业园,总占地面积近1500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设有19个教学单位,拥有61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6504人;在职教职工1350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80余人(专任教师博士化率55%)、具有高级职称教师50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0余人;拥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教学名师”、省“333工程”培养人选和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等190余人次,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7个。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持续优化专业结构,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引领,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产教融合为路径,不断提升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学校目前有49个专业招生,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6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4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立项建设点2个,省特色专业4个,省重点专业(类)5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一期工程项目3个,6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个专业通过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QAA)落地办学认证,1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第二级认证;现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8门,省一流本科课程25门,省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6门;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各1项。目前,学校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立项高校,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10个。现有教育部首批国家现代产业学院1个,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1个,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3个。学校连续4年位居全国新建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前25位。2021年,学校获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称号。建校46年来,学校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0余万名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整合学科资源、凝练学科方向,大力推进一流应用型学科建设,现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工商管理等4个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获批江苏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建设单位;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常州市重点实验室9个,省工程研究中心4个,建有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化工危废与工业固废协同处置、报废汽车绿色精细拆解与利用等行业联合创新实验室。累计建有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公共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30个。拥有空天地信息感知与无人机应用研究、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等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建有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有融研发、生产和实践于一体的常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常州工学院大学科技园以及数控技术应用及装备、软件、建筑工程技术等10个校内产学研一体化中心。拥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常州分院、常州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研究院、常州工学院先进制造产业研究院等23个社科研究智库平台。学校近五年以第一申报单位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74项,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55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9项,授权发明专利316件,牵头、参与制定各类标准28项,纵横向到账经费近7亿元,学校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学校开展了与常州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研究生教育培养经验丰富、积累深厚。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生为本,秉承“团结、严谨、求是、创新”的校风和“教会学成、守正有为”的校训,持续打造“产教深度融合、校城一体发展”办学特色,整体优化设计人才培养体系,着力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设有创新创业学院,双创教育纳入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先后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全国一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国赛银奖等奖项,学校在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位列第219位。扎实推进“第二课堂”建设,近五年荣获全国社会实践“镜头中的三下乡”活动等国家级荣誉13项;荣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二等奖1项,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奖项37个。建有“奖、助、勤、贷、补、减”帮困助学体系,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以及校级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作为江苏省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示范基地,学校依托企业、行业和校友资源,建立了稳定的省内外毕业生就业基地和就业工作网络,构建了就业长效机制,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近年来,毕业生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3.7%。

校风:团结、严谨、求是、创新 

校训:教会学成、守正有为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学校被江苏省教育厅认定为“留学江苏”目标学校,招收来自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与美国、英国、德国、丹麦、日本等国家以及澳门、台湾地区的60多所高校在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学分互认、合作办学等领域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共同举办了软件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获批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常州工学院赫特福德学院,机构首期开设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三个专业。获批江苏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1项、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1项。设有中德亚琛中心(筹),拥有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项目“常州工学院-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先进成型与智能制造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项目“中德亚琛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等国际化平台和项目。

学校先后荣获

江苏省文明校园

江苏省节水型高校

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

江苏省文明单位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常州市文明校园标兵

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状

当前,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等教育改革,扎根地方办大学,切实履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围绕常州“532”发展战略和“新能源之都”建设,聚焦“产教深度融合、校城一体发展”办学特色,坚持改革创新,精准务实地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向着建成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地方大学奋斗目标不断迈进。

小编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dangshu.com 【当书网】 皖ICP备19022700号-8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