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龙岩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龙岩学院录取规则:
第五章 录取原则
第十四条 学校坚决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
第十五条 学校录取新生,执行教育部和考生所在省教育厅制定的录取政策和有关规定。
第十六条 录取新生调档比例按考生所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执行,录取名单由学校统一审核,经考生所在省教育厅核准并加录取专用章后生效。
第十七条 考生要求
专业体检受限标准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患有下列疾病者,学校可以不予录取:
1.严重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经手术治愈,或房室间隔缺损分流量少,动脉导管未闭返流血量少,经二级以上医院专科检查确定无需手术者除外)、心肌病、高血压病。
2.重症支气管扩张、哮喘,恶性肿瘤、慢性肾炎、尿毒症。
3.严重的血液、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
4.重症或难治性癫痫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精神病未治愈、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和依赖。
5.慢性肝炎病人并且肝功能不正常者(肝炎病原携带者但肝功能正常者除外)。
6.结核病除下列情况外可以不予录取。
(1)原发型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已硬结稳定;结核型胸膜炎已治愈或治愈后遗有胸膜肥厚者;
(2)一切肺外结核(肾结核、骨结核、腹膜结核等)、血行性播散型肺结核治愈后一年以上未复发,经二级以上医院(或结核病防治所)专科检查无变化者;
(3)淋巴腺结核已临床治愈无症状者。
7.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不能录取的专业:化学类(含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类(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地质学类(含地质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心理学、环境工程、学前教育、体育教育。
8.色觉异常II度(俗称色盲)不能录取的专业:除同轻度色觉异常外,还包括美术学专业。
9.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蓝、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者不能录取的专业:除同轻度色觉异常、色觉异常II度两类列出专业外,还包括经济类(含投资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类(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不能准确在显示器上识别红、黄、绿、兰、紫各颜色重任何一种颜色的数码、字母者不能录取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
第十八条 录取规则
学校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普通类各专业的录取规则,除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有特别规定外,采用“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录取规则。对于按院校志愿投档的,学校将同一批次考生按投档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对于按专业志愿投档的,学校将同一批次、同一专业志愿的考生按投档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当投档分相同时,按照考生单科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对于采用文理分科的批次,文科单科成绩的排列顺序为语文、数学、外语;理科单科成绩的排列顺序为数学、语文、外语。对于不分文理科的批次,单科成绩的排列顺序为语文、数学、外语。
录取按照考生投档分排序依次进行,并根据考生专业志愿的先后次序安排录取专业或大类(以下简称专业)。当某一排序考生填报的所有志愿均无法满足时,则顺次安排下一投档分排序考生的录取专业。所有考生检索完成后,根据未完成计划数将尚未安排录取专业且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按照投档分排序依次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
第十九条 有关专业录取要求:
1.面向福建招生的艺术类专业
福建省艺术类专业进档考生原则上按专业志愿和综合分从高到低顺序录取(文考总分和专业统考成绩均达线上)。综合分计算方法如下:
音乐类综合分=(考生文考总分+固定照顾分)×30%+考生省级专业统考成绩×2.5×70%
美术类综合分=(考生文考总分+固定照顾分)×40%+考生省级专业统考成绩×2.5×60%
综合分相同的情况下,按单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进行排序,排列顺序:文科艺术类按省级专业统考成绩、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理科艺术类按省级专业统考成绩、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
2.面向省外招生的艺术类专业
认可相应省份艺术类艺术专业统考成绩,考生文考总分和专业统考成绩均达考生所在省艺术类本科分数线上,对进档考生按专业统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择优录取。
3.体育类专业进档考生按专业志愿和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择优录取。
4.因无少数民族语言类的教师,学校不录取非汉语言答卷的考生。
第二十条 本校2020年部分专业按大类招生。专业大类的专业设置情况请参阅我校网页上公布的《2020年普通本科招生目录》,由就读学院结合学生学业成绩和在校综合表现情况等因素制定具体专业分流办法。
二十一条 外语类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其它专业不限考生语种,入学后公共外语开设英语和日语。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网络空间安全(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产品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广播电视学(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电气类 |
物联网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商务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美术学(本科) | 艺术学 | 美术学类 |
音乐学(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动物科学(本科) | 农学 | 动物生产类 |
动物医学(本科) | 农学 | 动物医学类 |
土木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软件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环境工程(本科)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测绘工程(本科) | 工学 | 测绘类 |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 | 理学 | 地质学类 |
生物科学(本科) | 理学 | 生物科学类 |
生物技术(本科) | 理学 | 生物科学类 |
化学(本科) | 理学 | 化学类 |
应用化学(本科) | 理学 | 化学类 |
物理学(本科) | 理学 | 物理学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心理学(本科) | 理学 | 心理学类 |
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旅游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财务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市场营销(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程造价(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汉语言文学(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运动康复(本科)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体育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学前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小学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投资学(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与贸易类 |
大学志愿填报后,录取结果一般在10-15天内可查询,不同批次、地区和院校的具体时间有所差异
1、录取结果查询时间差异
录取批次决定查询周期。高考录取按批次进行(如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各批次填报与录取时间不同。例如,强基计划录取结果可能在一周内公布,而本科普通批通常需10-15天。
2、省份和招生政策影响进度。不同省份的录取进度受考生数量、招录流程复杂度影响,例如人口大省的本科批结果可能晚于其他省份1-2天。2025年起全国多地实施新高考政策,合并录取批次后,部分省份的查询时间可能相对集中。
龙岩学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坐落于福建省龙岩市,这里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拥有红色圣地、客家祖地、生态福地、创业宝地四张亮丽的名片。学校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是“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福建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培育项目建设高校、福建省文明学校。
学校创办于1958年,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8年9月至1959年8月开设的闽西大学师范学院,即后来的龙岩师范专科学校(简称龙岩师专)。几经调整,1994年学校更名为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福建资源工业学校并入,2004年升格为龙岩学院。
在办学实践中,经过一代又一代龙院人的努力奋斗,学校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和独特的精神文化品格,即“厚于德、敏于学”的校训,“根植红土、致力应用、彰显特色、服务发展”的办学理念,“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应用型办学定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发展成为一所“以文理为基础,做强应用学科、做精教育学科”的“一体两翼”为导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高校,建成新时代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科学研究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近20年来,为社会输送近4.5万名各级各类人才。
学校基础设施齐全,办学条件优良。校园规划用地面积1300多亩,校舍建筑总面积52.6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4亿元,拥有馆藏纸质图书约130万册,电子图书184万册、纸质期刊约1500种,拥有现代化检索系统和镜像站点,是闽西最大的文献信息中心。
学校加快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坚持依法治校促发展。设有13个二级学院,43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本科生近1.4万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38人。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00余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和省级高层次人才74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共15个。学校现有3个省级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主干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5个硕士学位授权培育点。2022年学校在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发布的福建省普通高校发展潜力排名位居全省第11名。
学校紧扣福建省“四大经济”和龙岩市“2+4”工业产业、“5+N”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以现代特色农业、机械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文化旅游、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产业为重点的专业集群以及师范教育特色专业,并积极拓展和更新专业内涵。学校承担教育部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个省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8个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5项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学校获评福建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高校。2016年至今,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1179项,省级奖项1767项。近两年,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三类高质量”学术论文30篇。学生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内竞赛”国家级奖项共计171项,其中“挑战杯”“互联网+”获奖11项。2019年以来,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累进创新奖1项,专项赛优秀组织奖1次,国家一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1项,国家三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5项,省级二等奖15项,省级三等奖18项,成绩位列省内同类高校前列。先后获批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2022年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建设单位、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龙岩)、福建省级众创空间。毕业生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 。
学校聚力自主创新,强化有组织科研。“十三五”以来,学校荣获省科技进步奖、行业科技类奖 25项,省级社科类奖项12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42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3项(含国家自然基金2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27项);承担横向课题1060项。发表“三类高质量”学术论文1044篇、获国家专利、软著授权127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15件。学校拥有30多个科研创新平台,包括国家级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级技术转移机构1个、省行业技术开发基地2个、省重点智库1个、特色新型智库1个、省社科基地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平台1个。学校率先在全省设立了与龙岩市及龙岩市各县市区、相关企业各出资三分之一的奇迈科技创新基金,与天津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2022年入选“福建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与企业共建校企联合研发中心27个,由龙岩市政府主导,挂靠学校成立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机械装备与专用汽车产业研究院、有色金属产业研究院。学校连续3年被选认为省级法人科技特派员,省级团队科技特派员114个、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430名,一批科特派团队和个人获省市表彰 。
学校积极推进校地、校校合作,与龙岩市人民政府签订《龙岩市人民政府 龙岩学院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天津大学对口支援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创新等工作。学校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学校积极融入新时代“湾区+老区”合作机制,与广州大学开展对口合作,两校对口支援合作已纳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高质量的国际和港澳台合作。以学生互换、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为重点,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15所国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面向全球招收了来自日本、喀麦隆、柬埔寨等国家的留学生。学校积极融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与16所台湾高校交流合作,在办7个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已合作培养1827名应用型人才。近五年累计全职聘请80多位台湾教师。
当前,全校上下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把二十大精神贯穿到学校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竭力传承好“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红色基因,大力弘扬“闹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的优良传统,立足新时代,抢抓中央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动员全校教职工在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奋力开启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新征程。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dangshu.com 【当书网】 皖ICP备19022700号-8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