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福州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福州大学录取规则:
第四章 录取原则
第十二条 学校根据各省相关政策确定调档比例,在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批次,原则上按招生计划数100%调档。
第十三条 学校认可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加分政策,以加分后的投档成绩调配专业或计算综合分。
第十四条 普通类专业录取原则
1.在各省招生主管部门投档范围内,按“第一专业志愿优先,第二到第六专业志愿平行”的原则进行录取,各专业志愿间不设分数级差。在考生所报专业志愿均未被录取情况下,对服从专业调剂者,按投档成绩从高到低调剂至缺额专业。
2.在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批次(不含江苏省),按各省招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成绩排序规则确定同分考生位次;在非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批次,按单科成绩确定同分考生位次,单科成绩的排列顺序:文史类为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理工类为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内蒙古自治区采用“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
3.江苏省考生选测科目等级不得低于B.B,进档考生按照“先分数后等级”的原则排定位次(投档成绩相同时,等级优先顺序依次为A+.A+、A+.A、A+.B+、A.A、A+.B、A.B+、A.B、B+.B+、B+.B、B.B)。
4.福建省考生报考外语类专业,外语单科成绩不得低于110分,口试需合格。
5.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相关省份(市),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录取规则按照相关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方案及有关办法执行。
6.地矿类(包括资源勘查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只招收有专业志愿的考生。
第十五条 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
考生文化成绩和专业统考成绩均须达到所在省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山东音乐学专业考生须取得我校指定的专业联考合格证并报考我校。在各省招生主管部门投档范围内,根据考生综合分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分相同时,按专业、语文、综合、外语、数学的顺序确定考生排序位次),并在第一专业和第二专业之间设级差2分(百分制综合分)。在考生所报专业志愿均未被录取情况下,对服从专业调剂者,按综合分成绩从高到低调剂至缺额专业。具体计算办法如下:
1.福建省(综合分满分为750分)
美术类综合分= 考生文化成绩×0.4+考生专业成绩×2.5×0.6
音乐学综合分= 考生文化成绩×0.4+考生专业成绩×2.5×0.6
2.其他省市(综合分满分为100分)
美术类综合分= 考生文化成绩÷文化满分×40+考生专业成绩÷专业满分×60
音乐学综合分= 考生文化成绩÷文化满分×40+考生专业成绩÷专业满分×60
注:艺术类投档方式和比例以各省招生主管部门制定的原则为准。
第十六条 高水平运动队、高校专项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规则按教育部相关政策和我校各项目招生简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可持续能源(本科) | 工学 | 能源动力类 |
生物医学工程(本科) | 工学 | 生物医学工程类 |
量子信息科学(本科) | 理学 | 物理学类 |
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能源动力类 |
人工智能(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智能建造(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机器人工程(本科) | 工学 | 自动化类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工艺美术(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产品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环境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城乡规划(本科) | 工学 | 建筑类 |
信息安全(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 | 理学 | 地理科学类 |
经济统计学(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气类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化工与制药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电气类 |
物联网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雕塑(本科) | 艺术学 | 美术学类 |
音乐学(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绘画(本科) | 艺术学 | 美术学类 |
风景园林(本科) | 工学 | 建筑类 |
生物工程(本科) | 工学 | 生物工程类 |
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油气储运工程(本科) | 工学 | 矿业类 |
物流工程(本科) | 管理学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交通工程(本科) | 工学 | 交通运输类 |
制药工程(本科) | 工学 | 化工与制药类 |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 | 工学 | 化工与制药类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建筑学(本科) | 工学 | 建筑类 |
土木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数字媒体艺术(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软件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自动化类 |
通信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车辆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矿物加工工程(本科) | 工学 | 矿业类 |
地质工程(本科) | 工学 | 地质类 |
资源勘查工程(本科) | 工学 | 地质类 |
采矿工程(本科) | 工学 | 矿业类 |
安全工程(本科) | 工学 |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
环境工程(本科)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水利水电工程(本科) | 工学 | 水利类 |
行政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化学(本科) | 理学 | 化学类 |
应用物理学(本科) | 理学 | 物理学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应用心理学(本科) | 理学 | 心理学类 |
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日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德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电子商务(本科) | 管理学 | 电子商务类 |
物流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市场营销(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商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汉语言文学(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社会学(本科) | 法学 | 社会学类 |
法学(本科) | 法学 | 法学类 |
知识产权(本科) | 法学 | 法学类 |
经济学(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与贸易类 |
金融学(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会计学(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业工程(本科) | 管理学 | 工业工程类 |
工程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福州大学高考填报志愿后,录取结果通常在15天到一个月内可查询,具体时间因录取批次而异。
主要批次查询时间节点
1. 本科提前批
一般为填报志愿后15天左右公布结果(最早7月中旬可查),适用于军校、公安类院校、国家专项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
2. 本科普通批
填报后约25天(通常7月下旬)公布,包含重点本科院校及部分热门专业。
3. 高职专科批
专科批需等待30天左右(7月下旬至8月初),而高职专科批结果多在8月中旬公布。
福州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
建校以来,一代代福大人秉承“明德至诚,博学远志”校训,践行以张孤梅同志为代表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卢嘉锡先生为代表的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以魏可镁院士为代表的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等“三种精神”,营造“守正创新、彰显特色、开放包容、追求卓越” 的新时代福州大学校园文化,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为国家培养了全日制毕业生32万余人。
学校设有27个学院(含1个独立学院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现有在校普通本科学生39218人,其中,至诚学院学生 13399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17154人。学校现设91个本科专业;39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学科再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12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其中化学、工程学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学校综合实力在“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居全球第282名,内地高校48名;在USNews2023世界大学排行榜位居全球第531名,内地高校第52名;在2024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位居全球第801-1000名,内地高校并列52名;在2024QS亚洲大学排名位居第247名,内地高校并列55名。
学校现有教职工3306人,其中专任教师2317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29人次(84人)、省级人才812人次(610人)。在高层次人才(团队)中,拥有院士15人(含特聘讲席教授1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13人(含青年项目4人),国家级高层次引进人才22人(含青年项目18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20人(含青年项目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获得者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8人,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2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国家海外博士后专项支持计划2人。1支团队入选“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支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支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支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学院入选国家“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3个学院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1个学院入选“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
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校企合作的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1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 1个国家教学团队,7个国家特色专业,37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专业评估,其中20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获评41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7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个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全国思政课程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入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级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2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门。入选3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学校是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和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0项;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349项国际奖,3083项国家级奖。学校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在前八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中获11金22银34铜。曾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
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2个国家级、124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29个省部级社科平台,其中: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自然资源部创新服务平台、2个省创新实验室、7个省部级智库,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学校是福建省唯一同时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高校。“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各类科技项目6540项,科研经费超过27.59亿元。签订横向合作合同5226项,校地企合作到校经费21.93亿元。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61项,其中,国家科技奖4项。获国家专利授权7779件,科技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19837篇,其中在Nature期刊发表论文5篇,在Science期刊发表论文2篇。7位学者入选2023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学校深入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以及境外50个国家、地区的14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建立国际科教合作交流平台,培育建设国际暨港澳台合作联合实验室;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院校,面向30余个国家招收来华留学生;学生出国(境)访学项目覆盖95%以上的学院;聘请50余名海外专家学者长期在校任教。学校现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梅努斯国际工程学院,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涵盖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对台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成建制双向联合培养模式成为闽台教育交流合作的新亮点。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和科研设备先进、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不断推进文化校园、智慧校园和生态校园建设。办学主体位于旗山校区,在福州、厦门以及泉州等地拥有多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171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超5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5亿元;运动场地总面积21万平方米;图书馆藏图书414.55万册,电子图书930.9万册。
学校正朝着“建成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成为世界一流的东南强校”的宏伟目标大步迈进,努力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dangshu.com 【当书网】 皖ICP备19022700号-8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