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当前位置:当书网大学介绍大学点评2025年西安医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025年西安医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时间:2025-07-19作者:林子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西安医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西安医学院录取规则:

西安医学院录取规则

第四章 招生计划与录取
第十一条 学校面向陕西、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具体招生计划以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的为准。
第十二条 学校将不超过学校本科招生计划1%的名额作为预留计划,用于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情况。
第十三条 根据生源情况,调档申请比例限定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计划数的100%-120%以内。
第十四条 对符合政策性加分或降分的考生,按加分或降分后的投档分数录取。
第十五条 对进档考生采用分数优先的原则安排专业,即按分数由高到低、不设专业级差进行排序,优先满足高分考生的专业志愿要求;对每一位考生,先考虑其第一专业志愿,再考虑其第二专业志愿,以此类推,处理完前一考生后再处理后一考生。对所报专业均无法满足但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可调剂到计划未满的专业;不服从专业调剂的,将予以退档。
第十六条 生源地为高考制度改革省份的考生,选考科目范围按照生源省份招生主管部门年度公布的考试科目执行。
第十七条 根据部分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声明如下:
对生源地为江苏省的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等级要求:选测为B、C以上、必测为4C、1合格以上。进档以后,采取分数优先原则,依所报专业志愿的顺序录取。同等条件下,相关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对生源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考生,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规则。
第十八条 对于顺序志愿投档模式下的同分数情况,优先考虑相关单科成绩,其次考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再次考虑文体方面有特长的考生。
第十九条 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下,因退档原因造成的计划缺额或生源不足的情况,学校将通过征集志愿方式补充录取;对于未能完成计划的省份,将其剩余计划调往生源充足的省份。
第二十条 我校外语教学语言为英语,建议非英语考生慎重报考。英语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非英语考生不得报考。
第二十一条 国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录取后、获得入学通知书前,须与我校签订培养协议,同时,与定向就业所在地的县级卫生健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签署定向就业协议。培养协议由学校在本批次录取结束后邮寄给考生;就业协议由定向地的县级卫生健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供。对未签协议的考生,我校将取消其录取资格。
第二十二条 如若录取原则与生源省份不相符时,则以考生生源省份录取规则为准。

西安医学院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儿科学(本科)医学临床医学类
助产学(本科)医学护理学类
医学检验技术(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眼视光学(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医学影像技术(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中药学(本科)医学中药学类
药学(本科)医学药学类
护理学(本科)医学护理学类
口腔医学(本科)医学口腔医学类
精神医学(本科)医学临床医学类
康复治疗学(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麻醉学(本科)医学临床医学类
医学影像学(本科)医学临床医学类
临床医学(本科)医学临床医学类
预防医学(本科)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英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市场营销(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西安医学院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高考报考后,录取结果通常在填报志愿后的一段时间内公布。根据历年的情况,具体时间如下:

1. 提前批次:预计在7月上旬就可以查询到录取结果。提前批次是高考志愿中最早进行的一批,因此录取结果也会相对较早出来。

2. 本科批:预计在填报志愿后25天左右可以查到录取结果。本科批通常在提前批次之后进行。

3. 专科批次:专科批次的录取结果通常会在填报后的5-7天或10天左右公布,具体取决于所在省份的录取规则。

需要注意的是,各个省之间公布时间有差异,具体还是以当地招生办出的公告为准。此外,每年招生期间,有些骗子可能会利用家长和考生对录取信息不了解的空子,因此考生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信息泄露给别人,所有考生均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自己的录取状态。

西安医学院简介

西安医学院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由含光、未央、高新三个校区组成,占地面积775亩。开办有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现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52人,普通本科生14288人,成人学历继续教育学生4797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陕西省卫生技术学校。1959年改名为陕西省西安卫生学校,并在此基础上成立陕西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1994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西安医学院。2017年,获批“陕西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确定为陕西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晋升为陕西省第一批次招生本科院校。

教育教学

学校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地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办学定位,逐步形成医、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现有临床医学院、全科医学院、药学院、护理与康复学院等15个教学单位,设置本科专业21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学改革试点项目3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省级教改课题31项,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等各类本科教学质量工程50余项。近五年我校教师参与编写教材197部,现有省级优秀教材8部,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87项。

在教育部和卫生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中,我校成为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和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试点高校。具有国家特需项目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与22所具有专业特色及影响力的医疗机构建立联合培养基地,构建了以“院-校-社区”为特色的导师组联合培养育人模式。

师资队伍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师风良好、数量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求。截至2023年9月,共有专任教师89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副高级职称教师334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为62.37%;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98人,硕士学位教师503人,博、硕士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9.7%。其中兼聘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才2人,陕西省医疗卫生领域顶尖人才1人,省级高层次人才4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8人,省“三五人才工程”2人,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卫生系统“215人才规划”、省科技新星、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等21人,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1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省部级“先进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五一巾帼标兵”“陕西青年五四奖章”等18人。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1个,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10个。附属医院队伍不断壮大,入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三五人才、科技新星、省杰出青年、拔尖人才等人才工程80余人次。

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

学校现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个,省级临床研究中心与分中心12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3个、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1个,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陕西省未来产业创新研究院1个,西安市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西安市重点实验室5个,西安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校级研究所(中心)15个,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

在心脑血管疾病、免疫与感染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与肿瘤、药物研发等主要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3项,省部级项目367项,其他纵向科研项目60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116项。附属医院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以上项目1000余项,获各级政府科技成果奖120余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7项,陕西高校科学技术奖25项,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4项,西安市科技进步奖2项。授权国家各类专利580项,在Nature review、Nature Cell Biology、Advanced Materials、Hepatology等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广泛开展校地校企联合,与陕西盘龙药业、西安迪赛药业、山西广誉远等企业开展多项技术攻关,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00余项。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实施“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开放合作”“资源优化”四大战略,强化内涵发展,突出优势特色。积极推动学位点建设,2018年学校与延安大学、成都医学院开展联合培养基础医学、护理学、药学研究生工作。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现有省级优势学科4个,校级重点学科23个。临床医学、药理学和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

医疗工作与临床教学资源

学校拥有较完善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现有直属附属医院6所,总编制床位6200张,教学医院(含非直属附属医院)31所。其中附属省人民医院、第一、二附属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

附属省人民医院是国家引智引才基地、国家全科医生培训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紧急医学救援所在单位。第一附属医院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综合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陕西省唯一的国家级全科重点专业基地、陕西省呼吸病预防及诊治工程研究中心。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是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光明中心,组建了首个“西北眼免疫联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国家PCCM科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第三附属医院是国家卫健委爱婴医院、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定点医疗机构、省卫健委癌症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市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精准康复评估与服务定点医院。附属宝鸡医院是全国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附属汉江医院正努力建设老年病专科医院。

合作交流

学校积极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空军军医大学、韩国庆熙大学、日本山梨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美国哈町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战略协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等医学类国际教育组织,依托合作院校及联盟平台开展学生联合培养、学分互换、学生互派交流、教师访问访学、联合学术报告、合作科研、国际学术会议,全面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 。

社会服务

建校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医药卫生人才14万余人,积极响应并落实国家及地方就业创业政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毕业生基层就业观念引领,鼓励毕业生扎根基层、干事创业,大批毕业生走向西部、融入基层。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在陕就业比例超过七成,专业对口率85%以上,为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学校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和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借助医学学科优势和特色专业,在学历继续教育、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养老护理技能提升和康养研究等方面不断提升培养培训质量,打造“教、培、学、练、研、赛”一体化培训培养基地,为健康陕西贡献力量。先后获批省级“文明校园”,省级“平安校园”,陕西省高等学校“智慧校园”示范校 。

发展态势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学校“十四五”发展目标和党代会中长期战略目标,深入实施“七个一”工程和“八项行动”,持续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依法依规治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成为西北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

小编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dangshu.com 【当书网】 皖ICP备19022700号-8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