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陇南师范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陇南师范学院录取规则:
五、录取规则
1、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在各省(自治区)招生委员会统一组织下进行,本着“学校负责,招办监督”,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录取。
2、所有专业的录取工作全部在计算机远程网上进行。
3、普通高考录取按照各省(自治区)规定的批次及办法进行录取。
4、各专业原则上按已公布的招生计划进行录取。当录取过程中出现各专业之间线上生源差距较大的情况时,在总计划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各专业招生计划数,减少或取消线上生源不足的专业招生计划,相应增加生源充足的专业招生计划。
5、学校依照省级教育考试院所公布的最低录取控制线及投档原则,遵循“平行志愿投档”投档方式,按实际投档情况进行录取,经首轮投档后仍未满足招生计划,则重新征集志愿再投档,直到满足专业招生计划为止。征集志愿仍不足则将剩余计划调剂到其他生源好的省份完成招生计划。
6、院校录取规则:普通文理类、艺术体育类考生均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即投递院校志愿时按照“分数优先,遵从志愿、一轮投档”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并逐个投档。普通文理类考生可选择填报6个高校志愿;艺术体育类考生可选择填报9个高校志愿。这些院校志愿均视为第一志愿。
7、专业录取规则:按照“分数优先、遵从志愿”原则录取,即依据分数从高分到低分,结合考生专业志愿分配专业。
(1)普通类专业录取规则:按照“分数优先、遵从志愿”的原则,依据专业计划、考生成绩、专业志愿等,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分配专业。所报专业均录取不上时,服从调剂者调剂到其他未录满专业,不服从调剂者退档。
(2)艺术体育类专业录取规则:以考生专业成绩为主,按照“分数优先、遵从志愿”的原则分配专业。
8、新生报到后,学校将进行身体复查和入学资格审查,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学生,根据复查结果,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作休学或退学处理;对在入学资格审查中查实的违反招生规定的学生,取消学籍,予以清退。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美术教育(本科) | 艺术学 | 美术学类 |
音乐教育(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舞蹈表演(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美术学(本科) | 艺术学 | 美术学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电子商务(本科) | 管理学 | 电子商务类 |
旅游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汉语言文学(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体育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学前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小学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科学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大学志愿填报后,录取结果一般在10-15天内可查询,不同批次、地区和院校的具体时间有所差异
1、录取结果查询时间差异
录取批次决定查询周期。高考录取按批次进行(如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各批次填报与录取时间不同。例如,强基计划录取结果可能在一周内公布,而本科普通批通常需10-15天。
2、省份和招生政策影响进度。不同省份的录取进度受考生数量、招录流程复杂度影响,例如人口大省的本科批结果可能晚于其他省份1-2天。2025年起全国多地实施新高考政策,合并录取批次后,部分省份的查询时间可能相对集中。
陇南师范学院是202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在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设立的一所公办普通本科学校。2008年、2013年,学校先后通过两轮次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4年12月,学校成为承担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的全国唯一专科学校。2015年1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同意,学校加挂“陇南电子商务职业学院”牌子。2019年12月、2020年7月,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先后在我校设立“初等教育学院”、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2.0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开展“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学生培养工作。2019年12月,全国工商联人才服务交流中心在我校设立“农村电商人才实训基地”。2020年12月,学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被省语委命名为“甘肃省语言文字达标校”,入选首批“甘肃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2021年9月,学校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小学教育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2023年2月、4月,学校先后入选首批“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甘肃省乡村振兴培训基地”。2023年11月,学校被教育部列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由青岛大学对口支援)。
学校占地1049.33亩,校舍建筑面积30.1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6.49万平方米。共设有15个教学单位、15个职能部门、2个教辅机构、1所附属实验学校、6个校级科研机构。开设有6个本科专业和31个专科专业,涉及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理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有各类实验实训室137个,实习实训基地176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574.42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04万册、电子图书42.71万册。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07人,校外兼职教师14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6人、副教授147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53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市领军人才8人、甘肃省“园丁奖”优秀教师5人、陇南市“园丁奖”优秀教师9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各1人,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7人、外籍教师1人。在校学生8741人。
学校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电子商务)、省级特色专业5个(初等教育、学前教育、语文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省级教学团队4个(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小学教育学专业核心课程团队、古代文学教学团队、美术教育教学团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众创空间、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各1个,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厅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和教改项目共38项。
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8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40项);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620篇(其中:SCI、EI、CSSCI、CSCD收录期刊以及北大核心期刊论文共350篇);出版著作、教材110种(部);各类专利授权138项;获甘肃省社科成果奖、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奖项56项。学校在早期秦文化、白马人民俗文化、陇蜀古道及特色产业、资源开发等地域经济文化研究领域成果较为丰硕,形成了一定特色和优势。
在87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累计培养了7万余名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和其他专门人才,为甘肃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扬“卓苦为刃 筑教为先”甘肃教育精神和“坚苦奋达”办学精神,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积极担当作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储能、赋能、提能,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区域内有较大影响的应用型师范学院,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dangshu.com 【当书网】 皖ICP备19022700号-8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