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中国海洋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中国海洋大学录取规则:
四、录取规则
1、学校采用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方式开展录取工作,实行“招生学校负责、省级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按照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选拔优秀新生。
2、学校认可各省级招生管理部门在教育部规定的项目范围内出台的有关增加分数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的政策和规定,但其分值最高不得超过20分。
3、院校志愿采取“志愿清”方式,即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如第一志愿生源不足,可以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和征求志愿考生,但不录取未填报我校志愿的考生。非第一志愿考生和征求志愿考生须服从专业(类)调剂,高考成绩原则上不低于第一志愿考生的平均分。若相应批次线上无考生填报我校志愿,学校将予以减招。对生源好的省份,学校将利用预留计划增加指标,按照当地省级招生管理部门的规定进行录取。
4、对进档考生的专业(类)安排办法:优先安排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考生的专业(类),非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只能安排到录取未满额的专业(类)。在同一院校志愿内,按“分数优先”方式进行专业投档,各专业(类)志愿间不设分数级差,即对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要求的考生按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依次进行专业安排,高分考生的专业志愿将优先得到满足。专业安排结束后,考生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学校将综合考虑其高考成绩、专业取向、体检等情况,安排到录取未满额的专业(类);若不服从专业调剂,作退档处理,因退档而造成的缺额,按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依次递补,直至完成招生计划,递补考生只能安排到录取未满额的专业(类)。
内蒙古自治区采取“专业志愿清”方式进行专业安排,无法满足专业志愿又不服从专业调剂者,作退档处理。
5、对于实行选考科目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除省级招生管理部门有明确规定外,原则上以考生必考科目与我校选考科目的成绩之和为依据,选考科目相同的考生按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择优录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选考科目成绩高的考生。当符合我校选考科目要求的生源不足时,可以录取符合我校规定的兼招科目的考生,但不录取我校规定的选考或兼招科目之外的其它科目考生。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等级要求为A B,必测科目成绩要求为“4B1合格”,考生进档后的专业排序规则为“先分数后等级”。
6、当考生德、体和高考总成绩大体相同时,各专业(类)优先录取相关科目和外语成绩高的考生,外语类专业优先录取口试成绩高的考生。
7、部分外语专业提前单独招生、自主选拔录取、保送生、音乐表演专业、艺术特长生、国防生、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训练专业单招、少数民族预科、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等的招生工作,按教育部和我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8、学校根据经有关省级招生管理部门核准备案、加盖录取专用章的录取新生名单填写录取通知书,直接寄送被录取考生。
9、录取结果将通过省级招生管理部门规定的渠道和我校校园网及时公布,请考生注意查询。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食品营养与健康(本科) | 工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保密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网络空间安全(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海洋资源与环境(本科) | 理学 | 海洋科学类 |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本科) | 工学 | 海洋工程类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本科) | 农学 | 水产类 |
运动训练(本科)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音乐表演(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水产养殖学(本科) | 农学 | 水产类 |
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 | 工学 | 海洋工程类 |
轮机工程(本科) | 工学 | 交通运输类 |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 | 工学 | 化工与制药类 |
土木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药学(本科) | 医学 | 药学类 |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软件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自动化类 |
通信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工业设计(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地质类 |
环境工程(本科)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本科) | 工学 | 水利类 |
文化产业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行政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生态学(本科) | 理学 | 生物科学类 |
环境科学(本科)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海洋技术(本科) | 理学 | 海洋科学类 |
海洋科学(本科) | 理学 | 海洋科学类 |
大气科学(本科) | 理学 | 大气科学类 |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 | 理学 | 地质学类 |
地质学(本科) | 理学 | 地质学类 |
生物科学(本科) | 理学 | 生物科学类 |
生物技术(本科) | 理学 | 生物科学类 |
化学(本科) | 理学 | 化学类 |
声学(本科) | 理学 | 物理学类 |
物理学(本科) | 理学 | 物理学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日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法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德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朝鲜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电子商务(本科) | 管理学 | 电子商务类 |
旅游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财务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物流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市场营销(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商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汉语言文学(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新闻学(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 | 法学 | 政治学类 |
法学(本科) | 法学 | 法学类 |
经济学(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与贸易类 |
金融学(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会计学(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程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中国海洋大学高考填报志愿后,录取结果通常在15天到一个月内可查询,具体时间因录取批次而异。
主要批次查询时间节点
1. 本科提前批
一般为填报志愿后15天左右公布结果(最早7月中旬可查),适用于军校、公安类院校、国家专项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
2. 本科普通批
填报后约25天(通常7月下旬)公布,包含重点本科院校及部分热门专业。
3. 高职专科批
专科批需等待30天左右(7月下旬至8月初),而高职专科批结果多在8月中旬公布。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学校创建于1924年,历经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学校有4个校区,其中,崂山校区、鱼山校区和浮山校区共占地2400余亩;西海岸校区规划占地约2800亩,2022年9月一期建成启用。设有1个学部、20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中心。现有在校生35400余人,其中本科生17200余人、硕士研究生14500余人、博士研究生3400余人、外国留学生330余人。教职工4114人,其中专任教师2175人,博士生导师715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18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7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特殊使命。学校遵循“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实行有限条件的自主选课制度和学业识别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度,努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毕业生中已有16人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先后担任国家海洋局局长,参加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学校毕业生。
学校积极支持崂山实验室建设,协同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持建设我国地球科学领域首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主持海洋领域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多场多体多尺度耦合及其对海工装备性能与安全的影响机制)。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基地平台40余个。
拥有科学考察实习船舶3艘,包括5000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3000吨级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2”、300吨级的“天使1”科考交通补给船,形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系统,具备了一流的海上现场观测能力。
学校在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学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微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12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2项。“十三五”以来,主持国家级各类项目25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18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340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0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3040余项,其中授权国际发明专利45项。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海洋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dangshu.com 【当书网】 皖ICP备19022700号-8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