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当前位置:当书网大学介绍大学点评2025年无锡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025年无锡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时间:2025-07-18作者:乡村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无锡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无锡学院录取规则:

无锡学院录取规则

第二章 录取规则

第三条 坚持德智体美全面衡量,以文化考试成绩为主,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和择优的原则录取。

1.我校普通本科招生对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教学[2003]3号 )规定执行。

2.建议统考语种非英语的考生报考所学语种的专业。我校仅以英语为第一外语安排教学。

3.我校各专业(方向)录取不规定男女性别比例。

4.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根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提供的生源分布情况和相关规定调档,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

5.实行非平行志愿省份的考生院校志愿采用“志愿清”的方式录取,即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考生,如第一志愿未录满,再录取第二志愿考生,依此类推;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按照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院校投档规则进行录取。

6.进档考生专业志愿采用“分数清”的方式录取,即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之间无级差,根据高考分数由高到低、不分专业级差进行排队,按考生所报专业志愿确定录取专业,如果所报第一专业已满,按顺序考虑第二专业,依此类推。

7.当进档考生投档成绩相同时,我校依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出台的同分排序规则(或排序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确定专业。若考生所在省(市、区)没有明确的同分排序政策,则按专业志愿顺序靠前的优先录取,如仍相同,则文科类考生再依次按语文、数学、外语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理科类考生再依次按数学、语文、外语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艺术类考生再依次按文化总分、语文、数学、外语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按照以上规则排序后,如仍相同,则综合衡量考生德智体美发展情况,择优录取。

8.学校认可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艺术类专业统考成绩,考生须参加当地省(直辖市、自治区)艺术专业统考并成绩合格。对文化分和艺术专业分均达到当地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学校根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规定调阅档案,按照文化分与专业分之和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9.在不降分录取的前提下,学校认可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符合教育部有关规定的加分投档政策。

10.其他录取规则按教育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及学校有关招生规定执行。

11.江苏省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等级要求、选测科目要求及进档考生的录取规则补充如下:

(1)各专业选测科目类型要求(文、理):按《江苏招生考试》公布的选测科目类型要求招生。

(2)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等级要求:选测科目1B1C;必测为4C,技术科目为合格。

(3)进档考生的录取规则为:考生进档后采用等级级差法,将进档考生的选测科目等级折算成等级级差分,在考生投档分的基础上加上等级级差分后进行排序,按照“分数清”的方式决定考生是否录取及所录取专业。等级级差加分办法为:选测科目中每取得一个A+、A、B+、B等级,分别加上4分、3分、2分、1分的等级级差分。

(4)艺术类专业的录取规则按照江苏省规定的等级要求执行,即七门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为“D级不得超过三门(技术科目测试不合格视为D级)”

无锡学院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工学能源动力类
人工智能(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机器人工程(本科)工学自动化类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信息安全(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应用统计学(本科)理学统计学类
艺术与科技(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地理信息科学(本科)理学地理科学类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本科)工学自动化类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工学电气类
物联网工程(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应急管理(本科)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交通运输(本科)工学交通运输类
数字媒体艺术(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信息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网络工程(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软件工程(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自动化(本科)工学自动化类
通信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工学仪器类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工学机械类
车辆工程(本科)工学机械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本科)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安全工程(本科)工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遥感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测绘类
测绘工程(本科)工学测绘类
大气科学(本科)理学大气科学类
应用化学(本科)理学化学类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理学数学类
英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财务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物流管理(本科)管理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市场营销(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法学(本科)法学法学类
金融工程(本科)经济学金融学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经济学经济与贸易类
会计学(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无锡学院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大学录取结果通常在填报志愿后15天到一个月内公布,具体时间因批次而异,查询方式包括学校官网、教育考试院网站等。

录取结果公布时间与批次关联

高考录取批次主要分为提前批、本科批、高职专科批四类,各批次公布时间不同:

本科提前批:最早可在7月上旬查询结果,一般在填报志愿后约15天。

本科批:录取结果在7月中旬陆续公布,周期约25天。

高职专科批:录取结果发布时间较晚,通常为7月底至8月中旬,需一个月左右。

具体日期需以各省招生办公布的时间为准,考生可通过官方渠道关注动态。

无锡学院简介

无锡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无锡市人民政府举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支持办学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为创建于2002年5月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立足无锡、融入产业、面向区域、服务发展”的办学定位,构建了无锡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科技园“三位一体”的办学体系。 
学校位于无锡市锡山大道333号,毗邻锡东新城核心区、无锡高铁东站、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地理位置优越,风景优美。校园占地面积1100余亩,建筑总面积38.4万平方米,是一所现代化的智慧校园、生态校园、人文校园和低碳校园,荣获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智慧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是江苏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现有在校本科生1.2万余人、留学生近300人,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800余人。
学校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有物联网工程学院、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轨道交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大气与遥感学院、理学院、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人文法政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体育部等17个教学单位,6个硕士点(与南信大联合培养),46个本科专业,覆盖理、工、文、管、经、法、艺等七大学科门类。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金融工程等1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和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等建设点;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科学与工程等4个学科入选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70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30%,博士化率达65%,专任教师中有国家级特聘专家4人,省特聘教授、省“333”高层次人才、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双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90余人次。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二等奖3项;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等27门,省级重点教材14部。近三年,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中获奖1000余项。学校学生会是全国学联第二十七届主席团成员单位(江苏两所高校之一)。本科生高质量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考研升学率稳居同类院校前列,众多优秀学子被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伦敦国王学院等国外著名高校录取。学校已培养毕业生5万余人,一大批学生考取国家公务员,或被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企、事业单位录用,毕业生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
学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建有百余个实习实训基地,与100余家大型企事业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建有车联网产业学院、集成电路产业学院、数字经济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华为ICT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实训基地、金匮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等20余个产教融合实体。其中,车联网产业学院获批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省重点产业学院以及省产教融合重点基地建设点,金匮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江苏省网络空间安全实训基地入选国家级和省级“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是江苏省首家、国内地级市第一家集教学培训、应急演练、科普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性、应用性的网络空间安全实训基地。 
学校注重科学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课题等科研项目600余项;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1000余篇;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拥有传感网国家大学科技园、省物联网设备超融合应用与安全工程研究中心、省集成电路可靠性技术及检测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气象局生态系统碳源汇重点开放实验室等6个国家级、省级科研创新平台。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江苏省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平台和江苏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与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美国富特海斯州立大学、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德国泽佩林大学、德国哥廷根应用技术大学、英国雷丁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境外30余所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学分互认、科学研究等合作关系。
立足新发展阶段,学校将聚焦特色鲜明一流创新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进一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早日建成人民满意的无锡大学开拓奋进!

小编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dangshu.com 【当书网】 皖ICP备19022700号-8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