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当前位置:当书网大学介绍大学点评2025年铜仁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025年铜仁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时间:2025-07-17作者:刘莉莉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铜仁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铜仁学院录取规则:

铜仁学院录取规则

第三章 招生计划、报名条件及录取原则
第八条 招生计划与专业:按当年贵州省教育厅下达我校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执行。具体招生计划和专业可见各省招生专业目录或登录我校招生网站查询。
第九条 各专业外语语种不限。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限英语,且须参加由各省招生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的口语加试。
第十条 报考条件
1、凡通过生源地省级招办报名资格审查的考生,均可报考。
2、考生身体健康要求:考生在报考本校时应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并按照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要求,慎重填报专业志愿。对不符合报考条件者,一经查实将取消其录取资格。
3、体育、艺术类及相关专业考生的录取要求:体育、艺术类专业须取得由各省招生考试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的专业考试合格成绩,文、理兼招。录取原则为在各省投档范围内,体育类以综合成绩、艺术类以术科统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美术类专业要求考生无色盲、色弱。体育类专业要求考生无肢体畸形。旅游管理专业要求考生五官端正,口齿清晰,无明显疤痕,无残疾。护理专业要求考生五官端正,男性身高165厘米以上,女性身高155厘米以上。
第十一条 录取原则:按各省招生主管部门统一划定的本、专科录取线,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并衡量考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结合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考生的专业安排实行按专业志愿和分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已录满,若本人服从专业调剂,则根据考生成绩在我校其他专业进行调剂录取,若不服从专业调剂,作退档处理。
第十二条 为确保生源结构和质量,经省教育厅和招生考试院同意,学校可根据生源情况和各专业录取实际,对各招生专业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第十三条 我校建立校长作为高校法人代表签发或授权签发录取通知书制度。凡被我校录取的新生,我校发放由铜仁学院校长签发具印的录取通知书。新生凭录取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内报到入学。
第十四条 根据国家及贵州省的有关文件规定,学生入学须交纳学费、住宿费、书本费。新生入学三个月后取得学籍,在此期间,学校将对其进行资格审查,对弄虚作假、冒名顶替、违规入学者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视其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铜仁学院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城乡规划(本科)工学建筑类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秘书学(本科)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商务英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美术学(本科)艺术学美术学类
水产养殖学(本科)农学水产类
音乐学(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风景园林(本科)工学建筑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园林(本科)农学林学类
制药工程(本科)工学化工与制药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工学化工与制药类
土木工程(本科)工学土木类
护理学(本科)医学护理学类
信息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软件工程(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自动化(本科)工学自动化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农村区域发展(本科)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工学材料类
水利水电工程(本科)工学水利类
林学(本科)农学林学类
历史学(本科)历史学历史学类
统计学(本科)理学统计学类
地理科学(本科)理学地理科学类
物理学(本科)理学物理学类
应用物理学(本科)理学物理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理学数学类
英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旅游管理(本科)管理学旅游管理类
汉语言文学(本科)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体育教育(本科)教育学体育学类
学前教育(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特殊教育(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金融工程(本科)经济学金融学类
会计学(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铜仁学院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大学志愿填报后,录取结果一般在10-15天内可查询,不同批次、地区和院校的具体时间有所差异

1、录取结果查询时间差异

录取批次决定查询周期。高考录取按批次进行(如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各批次填报与录取时间不同。例如,强基计划录取结果可能在一周内公布,而本科普通批通常需10-15天。

2、省份和招生政策影响进度。不同省份的录取进度受考生数量、招录流程复杂度影响,例如人口大省的本科批结果可能晚于其他省份1-2天。2025年起全国多地实施新高考政策,合并录取批次后,部分省份的查询时间可能相对集中。

铜仁学院简介

铜仁学院位于素有“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美誉的贵州省铜仁市,坐落于梵净山麓、锦江河畔的川硐教育园区,菁菁校园,宏丽庄重,气象万千,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获奖高校、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建设院校、贵州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和全国及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贵州省“三全育人”示范标杆高校,是中国高校水产学科发展联席会理事单位和中国新农科水产联盟单位。百年薪火相传,砥砺奋进,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万人才,涌现出了一大批学术精英、行业翘楚、党政干部、教学名师,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办学起源于1920年创办的明德学校,几经传承演进,2006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2010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评估;2013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0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实现了办学层次的跃升,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百年筚路蓝缕,弦歌不绝。学校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愿景目标,立足贵州大地、黔东大地办教育,深入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铸就了“明德·致用”的校训,培育了“苦心励志·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凝练了“铜仁需求·国家标准”“依托梵净·服务发展”的办学理念和“扎根山区·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深入实施“小而精”和“育人为本、科研先行”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推动形成了以区域一流学科为引领、学科专业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办学新格局。  

学校占地约796亩,实验实习用房面积约5.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391.6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15万册,电子图书318万册。设有11个二级学院,2个特色学院(乌江学院、写作研究院),1个研究生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有35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教育学、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农学等学科门类。在校全日制本科8420人,研究生60人。教职工956人(博士199人,硕士324人);正高级职称179人(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25人);博士生导师2人,校内研究生导师131人,校外兼职硕导11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管专家5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贵州省“百”层次人才2人,贵州省“千”层次人才51人,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4人,省级“金师”7人。

学校始终坚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凝练出独具特色的“山”字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人才培养能力逐步提升。现有国家二级师范认证专业4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国家级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1个、教育部批准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专业1个、贵州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贵州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贵州省特色专业2个、贵州省一流本科专业10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3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建有贵州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辅导员工作室1个、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1个、贵州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1个。三年来,学校获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及产教融合项目5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5项、省级200项。

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现有“教育发展与山区乡村振兴”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1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建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1个、省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省高校工程中心6个、省高校产学研基地5个、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1个、贵州省民汉双语服务基地1个、贵州省民族古籍研究基地1个。三年来,学校获科研项目总经费11359万元、承担各级各类课题1213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0项、省部级课题93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18篇,出版专著132部,主编教材8部,获得授权专利420项。

学校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2016年成立了研究生院,是最早经教育厅批准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市(州)高校,累计培养100余人,与重庆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其他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累计100余人。202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材料与化工硕士、农业硕士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深入推进社会服务和产教融合发展,创造性地形成了“引社会服务之水,灌人才培养之田”的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融合模式。三年来,横向项目到账经费超过5800万元,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提升明显。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战略,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至今,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1568人次;与柬埔寨教育部、老挝琅南塔省教育厅、老挝沙湾那吉省教育厅、沙耶武里省教育厅、万象省教育厅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先后与美国、英国、韩国、泰国、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意大利等国(境)外85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并选派教师、学生赴国(境)外交流访学;重点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合作,围绕十大重点学科在泰国、老挝、柬埔寨国家建立海外实习实训基地10个;建有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政策咨询为一体的老挝国别研究机构即“老挝研究中心” 。

学校一贯重视校风和学风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人,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明德印记”思政工作体系,锤炼“厚重·灵性·担当”的大山品格,人才培养质量不断跃升。学校是全省高校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获得全省高校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人文学院获得全省高校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化学研究团队党支部和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成功创建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先后涌现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和“中国五四青年奖章”张蕾,贵州最美警嫂田仁碧,贵州省“最美劳动者”陆艳、梁正其、谭廷鸿、周源泉,“全国优秀学生干部”王时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何林霞,“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常晓华、林婷娟、杨秀奇、张稳、宋月荷、吴迪,“2022年贵州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张稳,“贵州省最美大学生”王满怀、宋月荷等一批明德楷模。

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展望未来,铜仁学院将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面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把铜仁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服务型大学,为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铜仁学院的澎湃力量!

小编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dangshu.com 【当书网】 皖ICP备19022700号-8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