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金融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广东金融学院录取规则:

广东金融学院录取规则
第五章 录取规则
第十七条学校遵循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严格遵守教育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公室的有关政策和规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考生高考成绩为基本依据,综合衡量德智体美劳,择优录取。
第十八条 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划定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在确保完成
招生计划的前提下,制定具体录取标准,分类录取。
第十九条在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可根据各省级招生办公室公布的平行志愿投档规则及生源情况确定招生计划微调方案和调档比例。
第二十条 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统考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符合我校投档要求的情况下,依据考生成绩、专业志愿,以及我校录取原则择优录取。
第二十一条 广东省普通类(招生代码11540)、地方专项计划(招生代码31540)及没有特别说明的外省
招生专业录取规则:实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录取办法,凡出档给我校的考生,根据考生投档总分从高分到低分分别按专业志愿排序录取。先安排投档总分高的考生第一志愿志愿,若第一专业志愿计划额满,就安排第二专业志愿录取,以此类推。当考生投档总分相同时,按照考生排位从高到低择优录取。考生投档总分排位相同时,优先录取已修习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模块)的考生。在无排位或排位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当考生投档总分相同时,按普通高考单科顺序及分数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单科成绩的排序如下:文科类为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理科类为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 “2+2国际班”只招收填报该专业志愿的考生。
第二十二条 广东省中外学分互认项目单独院校代码(招生代码71540)专业录取规则:实行“专业志愿优先”原则,根据考生所填报专业志愿顺序,按考生投档总分排位情况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第二十三条 考生所填报的所有专业志愿均未被录取时,若服从专业调剂,根据考生投档总分调剂到计划有空额且符合相关专业要求的专业录取;考生不服从调剂的,或服从调剂但是不符合计划有空额专业相关要求的,作退档处理。
第二十四条 我校公共外语教学为英语语种,请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报考。
第二十五条 在广东省,报考我校本科普通类专业,文科类考生必须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物理、化学、生物学3门科目的考试,理科类考生必须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思想政治、历史、地理3门科目的考试,各门考试均须获得等级成绩;且报考我校本科普通类专业至少须有2门科目成绩达到C级及以上等级。具体要求以广东省当年招生录取工作文件为准。
第二十六条 有关加分或照顾录取政策,在各省份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公布的加分项目及分值。加分分值适用于投档及专业分档。符合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公布的优录条件考生,学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对考生学业水平成绩的要求,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我校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海南省等6省市的选考科目要求按照公布的选科要求执行,录取原则按照在上述6省市公布的方案及有关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 我校在江苏省的录取原则按先分数后等级、分数优先的原则安排录取专业,即对所有进档考生按投档分排序,结合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专业志愿等指标,决定考生所录取专业。进档考生投档分相同时,按选测科目等级高低(从高到低依次为A+A+→A+A→AA→A+B+→A+B→AB+→AB→B+B+→B+B→BB)的顺序择优录取,若选测科目等级仍相同,则按语文、数学两门科目分数与附加题分数之和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如仍相同,则文科类考生再依次按语文(不含附加分)、数学、外语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录取,理科类考生再依次按数学(不含附加分)、语文、外语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录取。
第二十九条 我校在内蒙古自治区录取原则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原则。
广东金融学院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创业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国际经贸规则(本科) | 法学 | 法学类 |
数字经济(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金融科技(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供应链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本科) | 法学 | 法学类 |
精算学(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互联网金融(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应用统计学(本科) | 理学 | 统计学类 |
保险学(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经济统计学(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经济与金融(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金融数学(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酒店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商务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数字媒体艺术(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软件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劳动关系(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文化产业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行政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电子商务及法律(本科) | 管理学 | 电子商务类 |
资产评估(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国际商务(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审计学(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应用心理学(本科) | 理学 | 心理学类 |
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翻译(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电子商务(本科) | 管理学 | 电子商务类 |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财务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物流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市场营销(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商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汉语言文学(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社会工作(本科) | 法学 | 社会学类 |
法学(本科) | 法学 | 法学类 |
知识产权(本科) | 法学 | 法学类 |
信用管理(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投资学(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财政学(本科) | 经济学 | 财政学类 |
金融工程(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经济学(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与贸易类 |
金融学(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会计学(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广东金融学院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大学录取情况一般在高考志愿填报结束后1-2周内陆续公布,具体时间因省份和录取批次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
一、不同批次录取时间安排
我国高校录取按批次进行,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的公布时间逐步延后:
提前批(军事、艺术、体育等特殊院校):通常在7月上旬公布录取结果。
本科批:多数省份在7月15日前后开放查询。
征集志愿:一般安排在7月20日至8月初。
高职专科批:录取结果最晚,大部分省份在8月10日-20日之间发布。
广东金融学院简介
广东金融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是华南地区唯一的金融类高校。学校由中国人民银行创办于1950年,是一所具有“央行基因”的院校。
学校办学层次不断提升,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从“专科”升格为“本科”,2012年起作为广东唯一的特需项目专业硕士培养试点单位招收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2014年起招收外国留学生,2016年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2021年,学校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新增金融、保险、会计三个专业硕士授权点。
学校现有广州校本部、肇庆校区和清远校区,总占地面积近2300亩。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7923人,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384人,来华留学生196人,学历继续教育本、专科生2.5万余人。教职工2093人,其中专任教师1340人。
学校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重点任务,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学校缘金融而生、为金融而办、偕金融同行、与金融共荣,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应用型、高端化、特色化、国际化和科技化为方向,秉承“明德、敏学、笃行、致远”校训,弘扬“励学乐教、求实拓新”精神,坚持“金融为根、育人为本、应用为先、创新为范”办学理念,走出一条依托金融发展、扎根金融办学、服务金融需求的办学之路,逐渐铸就了鲜明的金融教育文化、金融创新文化、金融服务文化、金融制度文化,成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金融学科建设、金融人才培养、金融应用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校学科专业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协调发展。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体、以金融学为核心,坚持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多学科门类协调融合发展。现有本科专业53个,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金融学、保险学、会计学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用管理等14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金融学、经济法学是广东省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3个学科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学校作为唯一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参与制定全国本科金融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招生。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肯定和广泛认同,被誉为“华南金融人才摇篮”和“南粤金融黄埔军校”。形成了包括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国家级教材、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教学团队、省级产业学院、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和精品课程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成果,协同育人模式两次被教育部简报通报推广。学校建有广州货币金融博物馆,是国家级博物馆和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学校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产出大批高层次应用型科研成果。陆续建成广东省重点智库、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研究(技术开发)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和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等省级研究平台17个,获批13个省级创新团队。科研成果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权威期刊和Routledge等权威出版机构发表或出版,CSSCI来源期刊发文数在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中位列第二。获广东省政府金融创新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一批科研奖励。多篇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论文纳入全国高PCSI、高被引论文,其中数字金融领域论文位列全国前三、前五。多份研究咨询报告获中央领导同志肯定性批示。学报《金融经济学研究》是CSSCI、北大中文核心、社科院人文核心三大权威索引期刊,在全国财经类期刊排名第二。学校创办了全省首家金融科技实验室并获批全省首个金融科技重点科研平台(金融科技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建成了全省首个金融风险监测研究系统,并服务11个地市金融监管部门。建成国内高校领先的金融科技应用开发研究平台,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模式与7家大型金融机构相继形成校企联合实验室集群,在金融科技创新领域发出“广金声音”。
学校在2016年以首名殊荣入选广东省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先后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广东银保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13个地市政府、中国农业银行、平安银行、广州银行、广发证券、广晟集团、粤财控股等政企开展战略合作,通过建设金融产教研融合创新平台、举办高端金融峰会、在全国率先推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广东省发布区域金融运行指数等举措,着力打好社会服务的“应用牌”,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学校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举办的中国金融论坛——广金千灯湖金融峰会,迄今已召开六届,成为国内知名的千人金融高端论坛。
作为国内与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开展全面战略合作的几所高校之一,学校正在构建“东西合璧汇广金”的金融高等教育合作格局,承接中英两国政府合作项目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共建广东——诺丁汉高级金融研究院,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西澳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科技大学,韩国延世大学等世界百强名校,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等罗素大学集团名校合作,共同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在高层次金融人才培养平台、高端金融培训基地和新型国际化智库建设上开展广泛合作。同时,学校与古巴哈瓦那大学合作共建了首个古巴与中国合作创建的金融学与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广东金融学院-古巴哈瓦那大学国家金融学与金融科技联合研究中心),为双方在金融教育和研究领域的合作交流提供宝贵平台渠道,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实施提供必要的金融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决策部署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加快办学治校的现代化,推进省部共建战略,强金融品牌特色,育金融文化新风,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应用型金融品牌大学,成为广东金融强省建设的支撑者、区域金融事业发展的引领者、国家金融高端教育的示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