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西安工程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西安工程大学录取规则:
第三章 录取规则
第八条 贯彻德智体全面考核,公平、公正,择优录取的原则。
第九条 英语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其它专业原则上只招英语语种考生,限招少量日语、俄语、德语语种考生。
第十条 各专业男女比例不限。
第十一条 考生报考时应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参照《西安工程大学普通高校招生体检标准》(见附件)的要求慎重填报专业志愿。录取后经体检复查不合格者或体检结果弄虚作假者,学校将报请考生所在省级招生委员会批准取消其录取资格。
第十二条 相关科目要求:对统考科目单科成绩无具体要求。
第十三条 加试要求:所有专业入学后无需加试任何内容。
第十四条 接受非第一志愿考生分数级差:所有专业均无级差要求。
第十五条 加分考生处理办法:认可各省级招办制定的高考加分优惠政策,以考生投档成绩进行排队。
第十六条 进档考生专业确定办法: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确定录取专业。在投档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以相关科目成绩和外语成绩等作为录取参考。
内蒙古自治区考生按专业志愿清原则确定专业。江苏省考生,理工类专业选测科目为物理,考生的选测科目等级必须达到2C以上,对进档考生按照'先分数后等级'的原则进行排序。
第十七条 艺术专业调档排序方案:
1.对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体检合格,统考专业课成绩和校考专业课成绩均合格,文化课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艺术类专业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按照下述原则,结合本人志愿和分省招生计划数,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各专业具体录取原则如下:
(1)艺术设计、美术学、摄影、动画、工业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方向)专业录取原则。
[文化课成绩(按比例折合成百分制)×40%]+[校考专业课成绩(按比例折合成百分制)×60%]=综合总分,按综合分从高到低排序。
(2)表演专业录取原则:
按照校考专业课成绩从高到低排序。
(3)服装设计、装潢艺术设计高职(专科)专业:按照专业课统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
2.若省级招办有具体规定的,以省级招办规定为准。
第十八条 高职(专科)的国际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只录取有专业志愿的考生,不录取调剂志愿的考生。
第十九条 调档比例:根据考生志愿,理工、文史类专业原则上按招生计划的120%比例调档,具体投档比例以各省级招办的规定为准;艺术类专业投档比例以各省级招办的规定为准。
第二十条 招生工作在学校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下进行,接受广大考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人工智能(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智能制造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网络空间安全(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机器人工程(本科) | 工学 | 自动化类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产品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电气类 |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美术学(本科) | 艺术学 | 美术学类 |
广播电视编导(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动画(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生物工程(本科) | 工学 | 生物工程类 |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纺织类 |
纺织工程(本科) | 工学 | 纺织类 |
轻化工程(本科) | 工学 | 轻工类 |
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纺织类 |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 | 工学 | 化工与制药类 |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软件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自动化类 |
通信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工业设计(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机械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环境工程(本科)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行政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统计学(本科) | 理学 | 统计学类 |
环境科学(本科)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应用化学(本科) | 理学 | 化学类 |
应用物理学(本科) | 理学 | 物理学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商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汉语言文学(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广告学(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法学(本科) | 法学 | 法学类 |
金融工程(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与贸易类 |
会计学(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业工程(本科) | 管理学 | 工业工程类 |
大学录取情况一般在高考志愿填报结束后1-2周内陆续公布,具体时间因省份和录取批次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
一、不同批次录取时间安排
我国高校录取按批次进行,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的公布时间逐步延后:
提前批(军事、艺术、体育等特殊院校):通常在7月上旬公布录取结果。
本科批:多数省份在7月15日前后开放查询。
征集志愿:一般安排在7月20日至8月初。
高职专科批:录取结果最晚,大部分省份在8月10日-20日之间发布。
西安工程大学坐落在古城西安的兴庆湖畔、骊山脚下,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校,现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高校,陕西省“双一流”培育高校。学校办学溯源于1912年创办的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历经北平大学工学院机织工程系、西北工学院纺织工程系等发展阶段,1978年独立建校为西北纺织工学院,2006年更名为西安工程大学。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学士授权单位,1984年第二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成了本-硕-博一体化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历经100余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理、文、管、经、法、艺术、教育、交叉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校。
学校现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占地约82万平方米,设有15个教学单位,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研究生4000余人,本科生17000余人;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0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650人;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公共服务平台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个,省部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9个,省级现代化产业学院1个、创新创业基地1个。
学校始终秉承“实业报国,负重奋进”的办学传统,深入践行“厚德弘毅、博学笃行”的校训,踔厉奋发,薪火相传,积淀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铸就了“崇真尚美、经纬天下”的大学精神,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卫林教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昌宏、全国大学生创业100强杨楠等一批优秀毕业生,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做强党建品牌,学校现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7个、“全省党建标杆院系”4个、“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5个、全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党建“双创”获批数量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获评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
学校坚持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遵循“以工为主,交叉融合,做强纺织、做亮设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发展定位,凝练“纺织+”“设计+”“智能+”交叉学科方向,大力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6个。学科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特色优势更加彰显,设计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和工商管理等4个学科稳步前进;“工程科学”和“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入选陕西省第二轮“双一流”培育高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列为建设学科;2023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纺织科学与工程、设计学2个学科上榜,设计学进入全国排名前30%。
学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动专业内涵建设,现有本科招生专业56个,其中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9个;近年来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面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现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4门;获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7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4项;入选“十四五”部委级规划教材100余部,省部级优秀教材40部;学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在国内外竞赛中屡创佳绩,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奖4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竞赛奖励3300余项,艺术类竞赛获奖规模位列全国普通高校Top10%。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获批教育部研究生教育主题案例4项,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入选14项,省部级优秀研究生教材1部,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教学成果奖3项,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88个,持续推进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三大计划”,研究生在全国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获奖层次和比例不断提升。
学校汇聚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10余人;获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师德先进集体、师德建设示范团队10余个,省级教学团队19个;省级教学名师12人。入选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陕西省“三五人才”、陕西省省级人才计划入选专家、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十佳辅导员”等100余人。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系统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在智能可穿戴、柔性电子材料、隐身与防护、高性能复合材料与多维编织等重点领域的科技攻关成效显著。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0项,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艺术基金项目14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6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5项。获批“功能性纺织材料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柔性电子与智能纺织研究院”“汉服研究院”等一批科研基地;获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二级保密资质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单位。入选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27支,11项科技成果在秦创原“总窗口”落地转化,其中春种基金6项,连年入围“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TOP100)”。学校主办有面向国内外发行,并被多个国际权威数据库检索收录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和《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学校全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合作举办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多所国外知名大学开展形式多样的联合培养,举(承)办“中国-伊朗不确定性理论国际会议”“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数字传播论坛”等国际会议30余场,对外合作的规模质量不断提高。
学校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校史志鉴编纂及史料文物征集、校园文化景观建设、西纺记忆、骊山书院等校园文化项目,获陕西省教育系统“文明校园”。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获评陕西省第一批“绿色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获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学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先后获得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及“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称号。获得省“平安校园”“智慧校园示范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A级评价等多项荣誉。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展现新作为。西安工程大学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光荣使命,深入实施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两步走”战略和“十大工程”,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追求卓越,只争朝夕,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奋力书写新时代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努力奋斗!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dangshu.com 【当书网】 皖ICP备19022700号-8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