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当前位置:当书网大学介绍大学点评2025年山东农业大学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025年山东农业大学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时间:2025-07-16作者:距离感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山东农业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山东农业大学录取规则:

山东农业大学录取规则

第五章 录取规则
第十五条 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在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考试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采取远程网上录取方式。
第十六条 学校依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或高招办有关规定比例提档。
第十七条 我校对考生体检的要求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文件执行。
第十八条 我校英语、商务英语、食品质量与安全(中英合作)、土地资源管理(中英合作)、动物科学(中美合作)五个专业外语语种要求为英语,其余专业均不限制应试语种。
第十九条 对教育部和各省(区、市)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全国性高考加分或降分项目,我校认可考生具备的所有加分项目中最高一项加分,且最高不超过20分。该加分在投档、分专业时均适用。
第二十条 我校所有专业录取无男女生比例限制。
第二十一条 实行平行志愿省份批次,除因专业不服从调剂、体检受限、选考科目不符等特殊原因,投档考生不退档;非平行志愿,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若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将依次从后续志愿的考生中择优录取。
第二十二条 普通类专业录取规则
1.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进行,即对进档考生按照投档成绩(含政策加分)从高到低排序,依次视其所报专业(类)志愿顺序确定录取专业(类),各专业(类)志愿间不设分数级差。当考生投档成绩无法满足所填报的专业(类)志愿时,若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则根据考生投档成绩从高到低调剂到招生计划有缺额的专业;若考生达不到报考专业要求且不服从专业调剂或体检不符合专业要求,则作退档处理。
对于投档成绩相同的考生,若生源地规定了位次确定原则,按其规定执行;若未规定位次确定原则,文史类按语文、外语、数学单科成绩依次排序录取;理工类按数学、外语、语文单科成绩依次排序录取。
2.我校对部分实行高考选考科目的试点省份,按照我校在该省份公布的选考科目等级和该省份招生考试主管部门的有关录取规定执行。
3.我校对江苏考生录取规则为“先分数后等级”,选测科目要求不低于BC;进档及专业安排时先考察投档成绩再考察选测科目等级;同等条件下,考生辅助投档分高者优先录取。
4.我校对内蒙古考生录取规则为“专业清”。
第二十三条 特殊类别专业录取规则
1.高水平运动员录取按照教育部及省级主管部门有关要求和学校当年相关类别招生简章等文件规定执行。
2.山东省美术类、体育类专业,使用山东省美术、体育统考成绩,按照山东省教育厅相关规定在相应批次按综合分投档录取。对进档考生,按照综合分从高到低排序确定录取专业;综合分相同时,优先录取专业成绩高者。
3.山东省音乐类专业,使用我校参加的相应联考平台成绩,按照山东省教育厅相关规定在相应批次按艺术类投档规则录取。对进档考生,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排序确定录取专业;专业成绩相同时,优先录取高考文化成绩(位次)高者。
第二十四条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经山东省人民政府审批,教育部认定,山东农业大学开设中德合作办学机构(许可证编号:MOE37DEA02DNR20030057O),招生专业为经济与贸易类专业,二年级时学生自由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会计学三个本科专业中选择学习专业,学制四年,第四学年按照有关规定,合格的学生到德国留学一年。完成学业经考核合格的毕业生,颁发山东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和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学士学位证书。
经教育部认定审批,山东农业大学开设中英合作办学项目(批准书编号:MOE37GB2A20101007N),招生专业为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开设中英合作办学项目(批准书编号:MOE37UK2A20121342N),招生专业为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开设中美合作办学项目(批准书编号:MOE37US2A20181953N),招生专业为动物科学专业。学制四年,完成学业经考核合格的毕业生,颁发山东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第二十五条 校企合作专业
经山东省教育厅审批,财政、物价部门审核,山东农业大学开设校企合作项目,招生专业为商务英语(校企合作,跨境电商方向),学制四年。完成学业经考核合格的毕业生,颁发山东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第二十六条 考生被录取后,由学校负责发放录取通知书,录取结果可登陆学校招生信息网(http://zhaosheng.sdau.edu.cn/)查询。
第二十七条 新生入校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新生资格审查。审查不合格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山东农业大学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生物育种科学(本科)农学植物生产类
兽医公共卫生(本科)农学动物医学类
食品营养与健康(本科)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智慧农业(本科)农学植物生产类
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本科)农学动物生产类
数字经济(本科)经济学经济学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人工智能(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土地整治工程(本科)工学农业工程类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环境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森林保护(本科)农学林学类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教育学体育学类
地理信息科学(本科)理学地理科学类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工学电气类
物联网工程(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木材科学与工程(本科)工学林业工程类
录音艺术(本科)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类
商务英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音乐学(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风景园林(本科)工学建筑类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工学农业工程类
生物工程(本科)工学生物工程类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本科)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动物科学(本科)农学动物生产类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农学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农学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园林(本科)农学林学类
植物科学与技术(本科)农学植物生产类
应用生物科学(本科)农学植物生产类
茶学(本科)农学植物生产类
制药工程(本科)工学化工与制药类
园艺(本科)农学植物生产类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工学土木类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本科)工学土木类
动物医学(本科)农学动物医学类
建筑学(本科)工学建筑类
土木工程(本科)工学土木类
自动化(本科)工学自动化类
通信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工学机械类
车辆工程(本科)工学机械类
环境工程(本科)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遥感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测绘类
测绘工程(本科)工学测绘类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工学水利类
水利水电工程(本科)工学水利类
农林经济管理(本科)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类
林学(本科)农学林学类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农学植物生产类
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农学植物生产类
烟草(本科)农学植物生产类
植物保护(本科)农学植物生产类
农学(本科)农学植物生产类
文化产业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土地资源管理(本科)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行政管理(本科)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生态学(本科)理学生物科学类
环境科学(本科)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材料化学(本科)工学材料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生物科学(本科)理学生物科学类
生物技术(本科)理学生物科学类
应用化学(本科)理学化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理学数学类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理学数学类
英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日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俄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财务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法学(本科)法学法学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经济学经济与贸易类
金融学(本科)经济学金融学类
会计学(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山东农业大学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大学志愿填报后,录取结果一般在10-15天内可查询,不同批次、地区和院校的具体时间有所差异

1、录取结果查询时间差异

录取批次决定查询周期。高考录取按批次进行(如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各批次填报与录取时间不同。例如,强基计划录取结果可能在一周内公布,而本科普通批通常需10-15天。

2、省份和招生政策影响进度。不同省份的录取进度受考生数量、招录流程复杂度影响,例如人口大省的本科批结果可能晚于其他省份1-2天。2025年起全国多地实施新高考政策,合并录取批次后,部分省份的查询时间可能相对集中。

山东农业大学简介

山东农业大学坐落在雄伟壮丽的泰山脚下,前身是1906年创办于济南的山东高等农业学堂。后几经变迁,1952年经全国院系调整,成立山东农学院。1958年由济南迁至泰安,1983年更名为山东农业大学。1999年7月,原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水利专科学校合并,同时山东省林业学校并入,组建新的山东农业大学。目前,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融农、理、工、管、经、文、法、艺、教等于一体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是农业农村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是山东省首批五所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之一,是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位居省属高校前列,本科毕业生深造率平均在39%以上,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学校现有在校生34963人,其中本科生2908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874人,继续教育类学生30005人。现有教职工2502人,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106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40余人,泰山学者攀登专家、山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省部级人才110余人。

学校拥有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2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1个省“高峰学科”,4个省“优势特色学科”,1个省培育学科;1个省一流学科“高峰计划”建设学科,4个省一流及培育学科,农林学科稳居QS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200强,6个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植物与动物科学学科、农业科学学科2个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有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综合性重点实验室,6个农业农村部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2个农业农村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1个国家小麦改良分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1个科技部、教育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国家小麦育种栽培技术创新基地,1个黄淮海区域玉米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定位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7个农业农村部、人社部、科技部、教育部培训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1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8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4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国别(区域)研究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级新型智库,1个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1个省级科教基地,5个省级培训基地,1个省级培训示范基地,1个省级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1个省级科协科普教育基地。学校有97个本科专业,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6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5340.13亩,建筑面积120.6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51亿元,图书馆藏书301万册,电子图书188万册。

学校设有齐鲁学堂、农学院、植物保护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林学院、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乡村振兴学院)等22个学院。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科技成果奖39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00多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03项。建校以来,培养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印象初、朱兆良、高绍荣,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山仑、于振文、李玉、赵春江、李培武等为杰出代表的各类优秀人才40万余人。

在百余年办学历程中,学校不断传承和弘扬优良文化传统和崇高精神品质,提出了“学用结合、学以实为贵,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登高必自”的校训,凝练了以“树人、求真、包容、开放”为核心的大学文化,铸就了“爱国爱校、质朴厚德、求真创新、实干奋进”为核心元素的农大精神。

学校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肯塔基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英国皇家农业大学,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荷兰应用科技大学、拉德堡德大学,比利时列日大学,俄罗斯彼尔姆国立大学,希腊雅典农业大学,斯洛伐克农业大学,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加纳海岸角大学,多哥洛美大学,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韩国国立济州大学,日本山口大学,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等70余所国(境)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小编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dangshu.com 【当书网】 皖ICP备19022700号-8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