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当前位置:当书网大学介绍大学点评2025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025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时间:2025-07-16作者:几人留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录取规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录取规则

第四章  录取规则


第十二条 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招生计划和专业(类)录取原则优先录取第一志愿(含平行志愿,下同)考生;若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择优录取下一级志愿或征集志愿考生。


第十三条 调档比例一般不超过110%,实际调档比例视各省(市、区)相关规定和生源情况确定。

第十四条 学校认可教育部和相关省(市、区)规定的优惠加分投档和降分投档政策,具体执行标准限额以学校与各省(市、区)招生部门商定的为准。

第十五条 普通专业(类)录取原则

(一)同一投档单位(科类、专业组别),按投档成绩(不含排序分,下同)优先的原则确定录取专业(类)。若投档成绩相同,专业志愿顺序靠前者优先。若投档成绩和专业志愿顺序均相同,按语文成绩、数学成绩、外语成绩、综合科目成绩的顺序择优录取。若投档成绩和上述科目成绩均相同,则由学校依据考生投档信息择优录取。若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则调剂到其他有计划缺额的专业录取,其调剂的专业由学校确定;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则作退档处理。

(二)有特殊要求的省份按其规定执行。如:内蒙古考生在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清的原则确定录取专业;江苏省考生按先分数后等级的原则确定录取专业;招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分别按照生源省招考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规定及要求执行,考生选考科目必须符合我校的专业(类)选考科目范围要求。

第十六条 第一志愿填报我校,投档成绩超过我校在考生所在省(市、区)相应科类投档线15分及以上(江苏省10分及以上,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浙江省、广东省、海南省、辽宁省及其它原本科一、二批次合并的省份除外),身体符合专业要求的普通文理科本科一批首次投档的进档考生,我校满足其第一专业志愿。

第十七条 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

符合报考条件的进档考生,相关成绩须达到生源省招考主管部门公布的相应我校艺术招考类型所在批次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及相关要求,我校依据招生计划,按以下原则择优录取。

(一)美术设计类本科专业录取原则

1、福建省考生的录取在遵循福建省艺术类“一档多投”的相关规定前提下,我校再对进档考生分科类分专业按照折合分择优录取。山东省进档考生分专业按照折合分择优录取。

2、除福建省、山东省以外的其它招生省份进档考生,我校将视各省相应录取批次的科类设置情况和具体要求,分科类(或不分科类按艺术综合)按照折合分优先再遵循专业志愿的原则择优录取。

3、美术设计类本科录取折合分计算方法及同分优先原则:折合分=(专业成绩÷专业统考满分)×50+(高考文化成绩(含优惠分)÷高考文化满分)×50,专业成绩为考生在相应省份统考美术(类)专业成绩,江苏省和山东省考生高考文化分数计算范围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折合分相同,则依次按照专业成绩、语文成绩、数学成绩、外语成绩、综合科目成绩的顺序择优录取。

(二)音乐、舞蹈类本科专业录取原则

进档考生,按音乐表演(声乐)、音乐表演(器乐)、舞蹈学各自报考条件中规定对应的考生省统考专业成绩分别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统考专业成绩相同则按高考文化成绩(含优惠分)、语文成绩、数学成绩、外语成绩、综合科目成绩的顺序择优录取。招收的器乐方向考生仅限统考主专业乐器种类为琵琶、二胡、中阮、古筝、竹笛、扬琴、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萨克斯、钢琴的考生。其中,古筝、二胡只招收湖南省、河北省生源考生;竹笛、萨克斯只招收河北省、甘肃省生源考生。

(三)生源省招考主管部门明确规定相关批次投档考生不适用优惠分的情况下,则考生优惠分不纳入相关分数计算。其它相关内容,考生须查阅当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艺术类本科专业招生简章。

第十八条 报考我校体育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考生,相关成绩须达到生源省招考主管部门公布的相应我校体育招考类型所在批次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及相关要求,进档考生按照体育专业省统考成绩择优录取,统考专业成绩相同则按高考文化成绩(含优惠分)、语文成绩、数学成绩、外语成绩、综合科目成绩的顺序择优录取。

第十九条 高水平运动员录取原则:符合教育部及各省(市、区)规定的条件,经学校专业测试合格并与我校签订了协议,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经各省招生考试机构确认后,按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政策录取。

第二十条 日语专业招英语、日语语种考生,法语专业招英语、法语语种考生,英语、朝鲜语、俄语、翻译专业只招英语语种考生;其他专业不限应试外语语种,但学校仅以英语作为基础外语安排教学。

第二十一条 报考会计学(ACCA卓越班)、金融学(CFA卓越班)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班戈学院所属的会计学、金融学、电子信息工程、林学专业的考生,英语成绩不低于英语科目满分的70%。

第二十二条 所有专业对考生的身体要求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新生入学后,学校将按照国家招生政策对新生进行全面复查。经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视不同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学校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四条 无正当理由超过入学报到日期的未报到考生视为自行放弃入学资格,不予注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木结构建筑与材料(本科)工学林业工程类
智慧林业(本科)农学林学类
家具设计与工程(本科)工学林业工程类
数字经济(本科)经济学经济学类
经济林(本科)农学林学类
人工智能(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供应链管理(本科)管理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智能制造工程(本科)工学机械类
产品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环境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森林保护(本科)农学林学类
城乡规划(本科)工学建筑类
环境生态工程(本科)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教育学体育学类
保险学(本科)经济学金融学类
地理信息科学(本科)理学地理科学类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工学土木类
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工学能源动力类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酒店管理(本科)管理学旅游管理类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工学能源动力类
木材科学与工程(本科)工学林业工程类
音乐表演(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舞蹈学(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森林工程(本科)工学林业工程类
林产化工(本科)工学林业工程类
风景园林(本科)工学建筑类
生物工程(本科)工学生物工程类
工程力学(本科)工学力学类
粮食工程(本科)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农学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园林(本科)农学林学类
物流工程(本科)管理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工学化工与制药类
园艺(本科)农学植物生产类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本科)工学土木类
建筑学(本科)工学建筑类
土木工程(本科)工学土木类
软件工程(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自动化(本科)工学自动化类
通信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工学机械类
工业设计(本科)工学机械类
车辆工程(本科)工学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工学机械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工学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工学材料类
环境工程(本科)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测绘工程(本科)工学测绘类
农林经济管理(本科)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类
林学(本科)农学林学类
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管理学旅游管理类
土地资源管理(本科)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行政管理(本科)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生态学(本科)理学生物科学类
环境科学(本科)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材料化学(本科)工学材料类
国际商务(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生物科学(本科)理学生物科学类
生物技术(本科)理学生物科学类
应用物理学(本科)理学物理学类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理学数学类
英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日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法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俄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朝鲜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翻译(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旅游管理(本科)管理学旅游管理类
物流管理(本科)管理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市场营销(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法学(本科)法学法学类
知识产权(本科)法学法学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经济学经济与贸易类
金融学(本科)经济学金融学类
会计学(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工程管理(本科)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大学录取结果一般需要14-30天公布,具体时间与录取批次、省份招考进度和高校类型密切相关。

录取结果公布时间的基本规律,高校录取结果公布周期主要分为三个关键阶段:

提前批(如强基计划、军事类院校):通常在高考结束后的7-10天内完成投档与结果公示;

本科批次:多数省份集中在高考后14-21天公布,部分省份因考生规模或政策差异可能延长至25天;

专科批次:一般在本科批次结束后15-30天内完成录取结果发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简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毗邻省政府,环境优雅,交通便利,校园面积1388亩,拥有一个占地7万多亩的实验林场(湖南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校内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办学前身之一是1958年在长沙成立的湖南林学院。1963年,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的亲切关怀下,湖南林学院迁至广州与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林学系合并,成立中南林学院。陶铸同志亲自为学校确定校址,勾画蓝图,并题写了校名。1970年,中南林学院与华南农学院合并,成立广东农林学院。1974年,学校从广州搬迁到湖南省溆浦县并更名为湖南林学院;1975年,学校在溆浦正式开学上课。1978年学校恢复中南林学院校名,直属原国家林业部管理。1983年学校全部迁往湖南省株洲市办学。2000年,原湖南林业学校和湖南林业技工学校并入中南林学院,学校转为湖南省和原国家林业部共建。2003年,湖南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并入中南林学院,学校办学主体迁往长沙,实现了历史性回归。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学校与原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4个教学单位,现有83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特色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国家林草局重点(培育)学科9个、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1个、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6个,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学科5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1个,农业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化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现有教职工226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887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千人计划、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国家级人才56人次,全国林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湖南智库领军人才等194人次;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省部级创新团队19个、省研究生优秀教学团队16个。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42万余人,其中本、专科学生2.82万人,研究生5950人。65年来,学校为国家及地方输送了25万余名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校友,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拥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建有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65个。图书馆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实体馆藏总量258.1万册(件);各类数据库总库60个,电子期刊5.1万种累计102.78万册,电子图书累计210万册。  

  近年来,学校主持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十三五”以来,获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湖南光召科技奖1项、湖南省科学技术团队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9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科研奖励60余项。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共43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800余项,年均到账科研经费超1.3亿,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优秀青年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06项;获授权专利1500余件,其中,国际、国家发明专利851件;在SCI、EI、SSCI、CSSCI、CSCD及学校遴选的权威(重要)期刊发表论文3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20余部。学校主办4种学术期刊。其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林草科技领军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刊,《经济林研究》《家具与室内装饰》为中文核心期刊和林草科技重点期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期刊。  

  学校先后与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美国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101所高校和机构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师资进修培训、学生联合培养、学生交换访学、专业实践及游学、国际科研合作、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以及人文交流等多形式对外交流。与英国班戈大学联合举办了湖南省第一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班戈学院,主导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一带一路”热带干旱经济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并设有多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创新合作基地。学校具备来华国际学生招生资格,覆盖博士、硕士、本科和访学各层面。  

  建校65年来,学校秉承“求是求新、树木树人”的校训和“包容、诚朴、坚毅、公允”的校风,栉风沐雨,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立足新时代,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林兴林为己任,全面贯彻学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教育国际化水平,确保学校位列省属高水平大学第一方阵,奋力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小编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dangshu.com 【当书网】 皖ICP备19022700号-8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